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工大校友神七副总指挥马兴瑞:耀眼龙江之"星"
2008-09-26 10:07: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宇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6日讯 他49岁的他是中国航天界的少帅,曾经几十次成功地将卫星送上太空,先后担任过实践五号卫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绕月探测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卫星系统技术专业组组长,而今他的履历表上又多了耀眼的一笔——担任神七指挥团队副总指挥。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哈工大知名校友、双鸭山人马兴瑞,近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马兴瑞的老师、师兄弟和同事,听他们讲述了他们眼中那个平常而又不寻常的马兴瑞。

  出生矿工之家

  1959年10月,马兴瑞出生在双鸭山的一个矿工之家。环境熏陶,高考填报志愿他选择了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尽管当时所报专业基本都跟煤炭有关,但是命运安排他与力学结缘。那一年,学校新设置了工程力学专业,因为他的数理化成绩突出,就将他自动“收编”。1985年3月,马兴瑞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天津大学力学硕士学位,而在此前的几个月,他已顺利地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首批博士研究生班,成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发国家学位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

  名师的得意门生

  在哈工大,马兴瑞师从刚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职位上退下来的黄文虎教授。今年82岁的黄文虎院士曾参加过神舟一号飞船的准备工作,这次欣闻学生马兴瑞在“神七”工程中担任副总指挥,这位年迈的学者告诉记者:“马兴瑞很有钻研精神,以前发射小卫星,折叠的太阳能帆板在空中打开后对飞行器的姿态度影响很大,马兴瑞就带领大家研究怎样用力学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马兴瑞为人很直爽,在讨论问题时有了不同意见总是很直接地说出来。他对待问题总是一丝不苟,但待人又很友善。有一次开会我看见他在会议间歇很尖锐地批评了他的一位下属,但吃过午饭后他们竟然又一起打扑克去了。马兴瑞在哈工大期间组织能力也很强,这也为他日后组织卫星的发射和做神七的副总指挥奠定了基础。

  同门眼中的榜样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张嘉钟教授是黄文虎院士的第一位硕士生,是马兴瑞的同门师兄。张嘉钟回忆说:“马兴瑞刚来哈工大读博士时,我恰好从国外刚刚回来任教。他是一个十分容易相处的人,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去当领导,起初是很难的,但马兴瑞一直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向老专家请教,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这一点也是我们都很佩服他的长处。”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段广仁教授是马兴瑞读博士时的师弟,他说马兴瑞是个有榜样作用的师兄,老师们经常表扬他,说他论文多、科研成果出色、组织能力强。

  马兴瑞的师弟、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荆武兴说,马兴瑞是特别有亲和力的领导兼师兄。有一次荆武兴所在的课题组要搬办公室,当时已是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副主任的马兴瑞见状,竟然亲自动手帮着他们搬设备。马兴瑞还特别注意丰富大学的业余生活,专门在系里组织了乒乓球比赛,他的思想是:没有好身体,就没办法在艰难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坚持下来。

  学生们的严师

  哈工大航天学院的王本利教授曾与马兴瑞在同一个课题组工作过,他说,马兴瑞当哈工大航天学院副院长不长时间后就被提升为学校的副校长,紧接着就被调任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当副院长。那一阵子,他的时间一直很紧,他常常利用坐车的时间看材料,利用吃饭和午休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哈工大的小卫星就是他那时策划立项的。马兴瑞当时还带了十几个博士生,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每周都要询问他们做课题和写论文的一些情况。即使后来他调到航天五院后,他的心里也一直放不下这些学生,每个周末他都坚持从北京回到哈尔滨来跟学生谈话、开会。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而他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