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省人事厅厅长谈黑龙江省人才问题与破解思路
2008-10-17 09:58: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讯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也是人才大省,伴随着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黑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达266.7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达到699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32.6万人,其中高级职务人员8.4万人。特别在石油开采、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连铸连轧设备、大型发电机组等技术领域,具有一批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有的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的人才。此外,还有120多万技能人才。与其他省市相比,黑龙江省人才存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黑龙江省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又有人才资源优势,但为什么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呢?

  问题:近20年黑龙江省人才外流15万多人,最近几年甚至出现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集体南迁的现象。结构不合理、体制不活、机制不顺、环境需改善。

  省人事厅厅长段余应认为,从人才资源的角度看,黑龙江省人才资源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如传统专业人才多,新型行业人才少,教育、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6.3%,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性短缺,农业、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法律等行业人才不足。国有单位人才多,民营组织人才少,89%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国有单位;一般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9.5%,高级人才比例只占6.3%。高层次人才中年纪大的多,中青年少。“由于结构不合理,致使人才利用率不高,并出现人才缺乏与相对过剩并存的现象。”与此同时,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束缚着人才作用的发挥。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中直、省直和军队系统所属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中。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没有形成。人才“部门所有制”和“职务终身制”尚未完全打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人才资源的整体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段余应谈到,黑龙江省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种种原因造成黑龙江省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黑龙江省人才外流15万多人,2000年以来,中小学骨干教师就外流1000多人。其他专业领域,每年有200多名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外流。每年考到外省院校的学生近万人,毕业回省的不足三分之一。最近几年甚至出现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集体南迁的现象。

  

  出路:要从调整人才结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入手。努力打造与全面振兴相适应、龙江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北疆人才大省,构建“人才兴安岭”。

  段余应表示,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好,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各级人事部门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在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环境的优化上迈出更新步伐。

  具体来说,一是坚持“三个围绕”,大力统筹整合人才资源,围绕黑龙江省优势产业和未来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围绕能够带动全省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围绕对区域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加强对人才资源的统筹整合,力争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开放带等领域和现代农业、新兴服务业、低碳经济等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二是按照“四有”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治上有位、经济上有酬、社会上有名、工作上有为”的要求,在人员任用、奖励、工资、职称、退休等政策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完善相关措施。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造稳定吸引人才的比较优势,以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优质规范为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四是健全人事调控机制,进一步服务好军转干部和大学生等人才群体。

  在谈到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时,段余应表示,今后几年必须打好几个改革攻坚战: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按照搞活、规范和发展的思路,整合事业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满足人才群众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公益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还要抓好以实施公务员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人事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逐步建立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