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北网10月20日讯 9月中旬,今年的哈尔滨市城市内河清淤整治工程完工。堤岸平整有序,河道中没有了堵塞的垃圾,河水畅通地流淌,这是记者在工程验收时看到的情景。然而,近日记者再次走访时发现内河又被垃圾所充斥。据了解,从2003年起,哈尔滨市每年都要投入百余万元对何家沟、信义沟进行以防汛安全为目的清淤整治,但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清淤整治的效果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内河就又变成了垃圾河。
据了解,9月11日,哈尔滨市建设干净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在《哈尔滨市建设干净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了整治4个区域环境,对铁路沿线、江河沿岸,将在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同时,选择合适树种,因地制宜,建设绿化生态景观长廊。目前哈尔滨市环保局、建委等8个部门已经完成了对何家沟两岸环境的调研,何家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即将启动。然而,没有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改善内河环境仍然只能是一句空话。
“臭水沟啥时是个头”?
7月中旬,哈尔滨市何家沟、信义沟清淤疏浚工程开工,工程分8个标段,贯穿哈尔滨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等区。经过三个月人工锹挖镐刨,共清理河道19.7公里,清淤量46000立方米,这其中三分之一为生活垃圾。清淤后的内河变得整洁有序。然而10月初,记者再次踏访何家沟、信义沟部分河段时看到,香坊区红星村红星菜市场附近的信义沟中漂浮着菜叶,埃德蒙顿路的天合桥段的何家沟内又漂浮起了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溪畔家园小区居民杨威指着河中的垃圾无奈地说:“清了倒,倒了清,这臭水沟啥时是个头啊!”
内河治理只能靠清淤?
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三条内河为天然泄洪沟。作为缺水严重的城市,三条内河的存在曾为哈尔滨这个城市注入了灵气。随着污染不断加重,内河不仅没能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的污点。
据哈尔滨市内河管理处工作人员丁孟龙介绍,1995年,马家沟综合整治启动,经过整治后的马家沟环境得到了改善,南岗区城管局等部门承担起马家沟的日常保洁工作,对马家沟进行定时清洁和打捞。
何家沟、信义沟流经哈市多条交通要道,连接着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埃德蒙顿路,是进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重要交通要道,而何家沟作为穿越埃德蒙顿路的内河,无疑是这条交通要道上一个重要的景观。据了解,目前,何家沟除了对位于埃德蒙顿路段的700米样板段进行整治而外,其余河段和信义沟一样都处于原始河段状。现在这两条内河只能靠一年一次清淤短暂治理。
一年清一次 一次几百万
“只清理,不管理,导致内河年年清,年年堵。”哈尔滨市内河管理处处长王贺洲无奈地说。王贺洲告诉记者,何家沟、信义沟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个区水务局负责,但管理只限于内河两岸建筑审批以及防汛工作,对于内河环境治理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由于没有专人日常管护,沿河两岸的居民、企业便随意地将垃圾、污水排放在内河中。据了解,哈尔滨市内河管理部门曾于2001年对建立内河管护队伍进行过专项调研,每年只需投入百万元,便可以将内河很好地管理起来,然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事情却不了了之。内河以及周边的环境只能靠一年投入近200万元进行一次整治,然而由于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六年下来,千万元的投入却没有给内河环境带来改善。
“每年只进行一次清淤,其目的是保证防洪安全,从内河环境改善角度上说,是治标不治本。此外,内河中的‘血栓’不是一天形成的,清淤只能是暂时的清除,要保证‘血栓’不再形成,就应当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专人专职、定时对内河进行清理管护。”相关专家表示。
他山之石
-广东省中山市对内河进行有一个组织领导体系、一支长年保洁队伍、一条明确的工作目标,一套完善的检查考核管理体系为内容的内河管理机制。
-绍兴市越城区对内河实施保洁长效管理机制,35名保洁人员,每天14小时对内河进行打捞保洁,同时建立内河打捞网格化管理机制,由环卫督查大队对内河的日常保洁工作进行跟踪督查考核,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等方式保证内河得到及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