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生活报评论文章:尊重民意的5.8元
2008-10-21 13:55:5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静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1日讯 今天出版的《生活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哈尔滨市居民住宅的热费上调5.8元,没有超过生活报采访调研得出的“六元大关”——这一多数市民可以接受的心理关口,应该说,是一个多方利益和诉求反复博弈的结果,体现了哈尔滨市政府对民意的充分尊重。在这场企业与民意的意见交锋中,这一结果应该说还是能够让各方接受的,它没有让两者之间的分歧拉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哈尔滨市政府的行政理性、行政智慧与行政诚意。

  供热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诉求。而以往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一个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的产物。当公共事业的走向越来越偏离老百姓的意愿,当管理者越来越听不到老百姓的心声,社会矛盾也必将积累起来,并滋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对于供热价格的听证与出台,一定是要慎之又慎的。而这一次,哈尔滨市政府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多次举行专家会、考察会、座谈会、调研会,乃至最后的听证会,充分听取了各方的意见,才最终出台了这一审慎科学的供热价格政策。

  应该说,对于供热价格,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一本账”。在此前的煤热价格联动听证会上,供热企业提出的申请是每平方米上涨9.22元,物价部门公布的燃煤单位成本的价格是每平方米上涨8.92元,而代表们的建议则是每平方米上涨不要超过5元。而在本报连日来对读者采访调研得出的结论则是:热费上涨每平方米不应超过6元。为什么同样“一本账”,各方得出的结论会如此不同?这并不奇怪,因为大家的算法不同,供热部门多是按照煤的平均发热值买煤,但计算成本时却是按照煤的最高价格计算。而市民们的“账本”是:在计算供热成本时,应按采暖期的室外平均温度来核算耗煤量,而且供热企业本应带有保本微利的公益性质,但现在供热企业的“账”,却是想把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自然不能不与民众的期待与算法产生矛盾与冲突。同时,政府也应该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不能把涨价的问题全部转嫁给市民。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供暖价格调整的现实必要性。在煤电价格一再走高的情况下,城市供暖的确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即使要涨价,也一定要给民众一个“明白账”:为什么要涨价?成本到底增加了多少?有没有可以节省的成本?民意参与博弈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公开透明。要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必须真正做到信息的公开,正如杰弗逊所说:“信息是民主之源”,民众只有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才能对公共事务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毋庸讳言,以往的听证会常常是流于形式,代表们通常只是个“橡皮图章”,甚至会被质疑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托儿”。但这一次听证会我们却看到,民众的声音终于被代表们“原汁原味”地带到了会上,并通过媒体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而最终的结果也表明,代表们这一次真的没有“说了也白说”,听证会大多数代表的意见和消费者的意见,在政府的决策中得到尊重和比较充分的体现,成为政府价格决策部门作出最终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相信这也会带动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今后的听证会能够真正地成为各方更加理性文明地参与利益博弈的政治平台。听证会的作用就应该像某些媒体所言:“如果没有最好的政策,也不能让最坏的政策出台,实在不行,最不坏的政策方是首选。”

  柏拉图说:“有一种艺术主宰着其他所有的艺术,它涉及的是法律以及共同体生活的一切方面。它以完美的技术把一切编织进一张大网。它是一种包含一切的艺术,所以我们用一个能够包含一切的名字来称呼它,这个名字就是‘政治’。”哈尔滨市政府这次对于供热价格的调整结果,可以说是政府在处理民生问题这一“政治艺术”中更加娴熟的表现。当然,在今后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中,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

责任编辑:孙岚

【专题】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