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东北网10月28日讯 作为记者,作为文物保护志愿者,近年来,我一次次来到齐齐哈尔这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卜奎古城。这座曾经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作为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的古城,也曾经在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中伤及珍贵的建筑文物:
199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将军府被拆毁后在明月岛上异地重建;2002年,正在申报市级文保单位的吕氏故居被拆毁一半;2007年1月,已经定为市级文保单位的吕氏故居(清初思想家吕留良后人故居)除一座孤零零的祠堂外,均被拆毁;省级文保单位五教道德院、市级文保单位原哈尔滨西北路兵备道道员、黑龙江省省长于驷兴故居的部分建筑,都被以“修缮”的名义违法拆毁重建。
然而,前不久,当我再次来到齐齐哈尔,在市区和富拉尔基、昂昂溪等地调查采访时,我欣喜地发现,虽然这里仍在进行着开发建设,但许多原本没有任何保护身份的珍贵历史建筑,都一一挂上了“重点保护建筑”的牌子,牌子的两行字:“保护城市印迹,传承历史文脉”传达出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为此,我采访了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和市规划局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从今年8月开始,他们已经为全市265处历史建筑挂上保护牌,其中184处是在2005年公布的33处保护建筑和一处历史街区的基础上逐一进行的单体建筑挂牌保护,81处是尚未正式公布为保护建筑的拟保护建筑。
抢着挂牌 防止误拆
挂牌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明确回答:“抢救性地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防止误拆。”
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在开发建设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念,从今年年初齐齐哈尔就开始在当地媒体上进行相关宣传,直至8月的挂牌保护工作落实。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齐齐哈尔市规划局法规监察科副科长刘辉向记者介绍,齐齐哈尔市规划局局长白旭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在今年8月上任后布置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普查挂牌工作,并提出“先抢救式挂牌保护,然后再做进一步考证”的观点。
从2008年8月起,市政府派出工作人员采取走访、踏查、征集、普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入机关、部队、铁路、工厂、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全面普查工作。这次在全市范围内的普查工作针对两种历史建筑:一、已经在2005年列入第一批保护建筑名录的;二、现存清代、民国、日伪时期以及建国初期的所有老建筑。现已普查出近200座拟保护建筑,已经挂牌81处。齐齐哈尔清真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齐哈尔的一级保护建筑,过去只挂一个牌子,现在采取分类挂牌的方式,每栋建筑都挂上了一个保护牌。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给每一座建筑挂保护牌,在实践中有其必要。齐齐哈尔的侵华日军南苑飞机库旧址在2005年公布保护建筑的时候原本共三处,只挂了一个牌子标明三处飞机库,然而,另外两处没有挂牌的飞机库却在开发改造中被拆毁,现只存一处。齐齐哈尔市规划部门目前所做的工作正是为了防止这种“误拆”,确保每一座单体文物建筑的安全。
刘辉还举了一个实例:在普查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典型的日伪时期的铁路公寓,这座公寓已经列入一处住宅小区开发改造的拆迁范围,并且开发单位已经跟产权单位签完协议了。规划局赶紧过去挂上“重点保护建筑”牌,并且立即修改规划,把这座历史建筑抢救了下来。
政府大决心冲破阻力
据记者了解,即使挂牌保护是市政府的行为,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阻力。为此,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同工作人员一起到历史建筑所在地进行调研,并召集规划、建设、文化、文保、区政府等部门及新闻媒体参加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为顺利推进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加大舆论宣传,齐齐哈尔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赵万山在《齐齐哈尔日报》发表题为《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文章,齐齐哈尔市政府还在报纸上发表《关于对我市历史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和挂牌保护的通告》,对各部门提出严格要求,严禁为了部门利益隐匿、瞒报或拒不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行为,按照要求切实履行保护历史建筑和维护保护牌的责任。
这些做法社会效果很好,不仅宣传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也通过依法行政的方式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渠道畅通。在此期间,市长刘刚还专门为一些保护建筑的问题找过产权单位做工作,减少了挂牌保护工作的阻力。
记者看到,81处得到顺利挂牌保护的拟定保护建筑中,已经确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有: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黑龙江省分校旧址,日伪时期嫩江铁路大桥,伪满铁道警护团旧址,日式建筑群落,侵华日军军官住宅,侵华日军516部队的一个碉堡及实验楼遗址,扎龙村近百年的满族民居。还包括建国后的工业遗产,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原为第一重型机器厂)的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以及厂房、行政楼、技术楼和大门、围墙等。
确立理念 整体保护
今年7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强调了整体保护的理念,而齐齐哈尔市在这次普查中也遵循整体保护这一理念。
齐市规划局的干部为了解齐齐哈尔市历史建筑的背景,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掌握了一大批历史建筑的历史功能。在普查中,他们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协调,了解已经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情况,将这一类历史建筑全部列入保护建筑范围。而对于文物部门设为单体建筑保护的文保单位,也尽量做到整体保护。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黑龙江省分校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以前只保护了作为教学用途的建筑,对周边附属设施未列入保护范围。规划局到现场调查,发现了周边“回”字形的大量青砖建筑群落为讲武堂的宿舍旧址,立即进行逐一挂牌,做到了整体保护。
齐齐哈尔有座建于1908年的清末藏书楼,是黑龙江省第一座公立图书馆,后来改为省立师范学校,是共产党早期在黑龙江省活动的一个地下联络点。那里解放后一直作民居,现为齐齐哈尔师范大学职工宿舍。这是包含了14栋建筑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体。2005年文物部门将其中两栋建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这里面临开发改造,规划局经过多方努力后,将原定只保留其中两栋建筑的计划改为保留其中现状较好的8栋。
“对于任意拆除要有罪感意识”
目前,齐齐哈尔市规划局正在进行挂牌保护工作涉及富拉尔基、昂昂溪俄式建筑、民国年间建筑、日伪时期建筑,以及“一五”时期的建筑等100余处。
他们还要采取在当地报纸开专栏的方式,每天介绍一个已经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一图一文,通过这种形式征集更多的文物建筑线索,同时向社会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正在进行的还有建立鹤城规划网,为保护建筑建立电子文档。已经挂牌的历史建筑,需要有一批真正内行的专家来细致地鉴定、甄别,拿出科学的保护方案。
市长刘刚则计划在年终时将相关领导干部组织起来,请国内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来讲座。他说:“不可能要求干部都是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但至少要让他们对老建筑有敬畏感,要诚惶诚恐,不能轻易拆迁。对于任意拆除历史保护建筑的行为要有一种罪感意识,不要成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