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建三江做大水稻基地做精深加工 企业增收群众致富
2008-11-07 08:34: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侯昭纯 井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7日讯 10月末的清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5时48分,从哈尔滨开往东方第一站前进镇的列车顶着晨曦驶进建三江站时,熙熙攘攘的人流带来的热浪,打破了小城的宁静。人群中,有一半是各路米商。

  建三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农垦建三江分局拥有耕地1000万亩,粮食总产量是黑龙江垦区的1/3、全省的1/10,商品粮总量占全省的1/6。近几年,通过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绿色水稻成为建三江的当家品种,今年种植优质绿色水稻673.6万亩,产量达35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

  建三江水稻声名鹊起,得益于建三江农垦分局稻米产业化战略的实施。2005年以来,分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每年投入10多亿元“旱改水”、“引江水灌溉”,水稻种植面积连续4年平均递增幅度超百万亩。由于严格实行水稻“三化”栽培技术,采用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标准等“十统一”管理模式,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坚持水田种植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创造了高寒、高纬度地区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平均单产、粮食总产和粮食品质的多项全国纪录,被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称号。

  如何让丰收的水稻变成企业增收、群众致富的真金白银?建三江分局在做大水稻基地的同时,集中精力做强精深加工、提升物流产业。

  米糠油高蛋白低脂肪,价格是优质大豆油的3倍。今年8月,投资2000万元精深加工米糠油项目落户建三江工业园区,可年处理米糠3万吨。像这样围绕水稻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在建三江越来越多,分局内15个工业园区共有稻米加工企业103家,年加工优质精米300万吨。在稻米加工产业链中占两成的稻壳,过去经常被丢弃或烧掉,如今成为垦区生物质发电的新能源,局直3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全部实现稻壳发电。全分局稻米加工业产值3年提高1.8亿元,水稻产业收入占职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5%。

  为了解决水稻连年增产带来的粮食仓储压力,今年省农垦总局和建三江分局投资1.4亿元,在11个农场新建日处理粮食500吨的烘干塔21座,新建3200平方米的储粮罩棚16座,日烘干能力达到1万吨,固定仓储能力达到16万吨。中央储备粮总公司投资约1.5亿元,在创业、前锋、前哨3个农场新建3个中央储备粮库,仓容能力达20万吨,近日可接收新粮。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建设前进农场至抚远县铁路,途经建三江分局的洪河、前锋、二道河、前哨等4个农场,预计2010年完工。同时,建三江将建两个战略装车点、一个集装箱受理站,可望解决稻米产品铁海联运问题。

  水稻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壮大,给偏远的建三江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秋收过后,建三江各农场运粮车辆川流不息,全局大型运输车辆由900台增加到3000台。每年到建三江务工人员高峰时达10万人以上,人气飙升不仅带火了餐饮业和服务业,也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全分局每年新建商品楼面积30万平方米,许多外来人员在这里安家置业。据统计,仅稻米加工行业全分局就带动就业3800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