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国梁(左一)接受采访 |
东北网11月7日讯 在7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的制片人周国梁获得长江韬奋奖,黑龙江电视台记者李立家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
下午三点,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大会上,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制片人周国梁获得长江韬奋奖。前身分别为1991年设立的范长江新闻奖和1993年设立的韬奋新闻奖,2005年两奖合并。长江韬奋奖每年评选一次。
在今年的评选中,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制片人周国梁获此殊荣。中国记协对本届获奖者做出这样的评语:获奖者是在新闻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新闻界杰出代表。
三十五岁的周国梁是本届韬奋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他在大会上代表全体获奖者发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新闻同行一道,分享《新闻夜航》“关注民生、倡导和谐”的节目理念。
从业十二年来,周国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业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带领新闻夜航团队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融入群众,努力搭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舆论桥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节目的公信力,《新闻夜航》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称号。获奖后周国梁说,光荣也属于我们服务的电视观众,全体夜航人愿意和关心我们的观众一同分享喜悦,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推动新闻夜航栏目组全力以赴、再踏征程。
在这次颁奖会上,夜航记者李立家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新闻夜航》节目再次问鼎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
《新闻夜航》节目创办于1999年,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下,将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群众,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很好地结合起来。2007年3月12日,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成立,《新闻夜航》全面改版,但节目宗旨始终如一:用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的故事。全新亮相的《新闻夜航》时长为1小时,推出了《夜航调查》、《有事您说话》、《夜航相册》、《夜航气象》、《危急时刻》等版块。节目包装更加现代,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黑龙江电视台周国梁:让新闻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是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制片人周国梁。能站在中国新闻界最高的领奖台,我感到无尚光荣。《新闻夜航》创建九年,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获得全国新闻界第一个"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等。新闻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关注民生,以群众的视角做新闻。
新闻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寄托着我们"参与生活、影响社会"的人生理想。从业十二年来,我始终努力以观众的视角用观众的语言说观众的故事,我所在的节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计其数。
今年3月8日,吉林产妇尹文娇因产后大出血急需救命药品人血纤维蛋白原,得知线索,我立即决定在直播中插播寻药消息,记者最终从哈尔滨市的两家医院找到了7支人血纤维蛋白原,随即发动全部力量采访,两天彻夜不眠,临时增加8档5个多小时的直播,全程记录哈尔滨、长春两地全民动员开展爱心大营救的感人场面。随后,又配合省慈善总会、省广电局创建"龙广爱心基金",两个月实现劝募金额2460多万,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媒体命名的慈善基金。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倡导和谐,以建设性的理念办节目
《新闻夜航》将建设性定为办节目的原则,在舆论上倡导和谐,在实践上促进和谐。
2002年冬,下夜班的路上,两名农民工想对我实施抢劫。对峙中,我意识到他俩可能是初犯,经过一番思想交锋,他们放弃了抢劫的念头,还向我倾诉了开发商恶意拖欠工资,他们无法回家过年的困境。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虽然这两个人能够迷途知返,但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样的"抢劫"还将上演。随后我主动深入到工地,策划出系列报道《关注农民工 讨回打工钱》,帮农民工讨回打工钱500多万元。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管理条例》,引发了全国媒体对农民工现象的关注。
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各阶层的声音,围绕和谐这一主题,与人为善,提倡宽容理解,媒体才能在报道中发出权威的、独特的声音。媒体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促进解决问题;节目不但要好看,更要对生活有用。这样,观众的依赖度、媒体的公信力自然会得到增强。
要让新闻具有直指人心的公信力,必须身体力行,参与社会生活,担负社会责任
2001年6月,我们以《父亲背我去考场》为题,报道了身残志坚的贫困高考生陈迎雪的故事。从此她的命运和我们的节目紧密相连:我们帮助她录入大学,帮她父亲在学校开馒头店以便照顾她,还每月捐钱给她当学费,直到五年后毕业帮助她找到工作。而我们也在身体力行、实践爱心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从陈迎雪开始,我们以《给梦想插上翅膀》为题,在全国最早开展资助贫困高考生的公益活动,七年来共帮助几千名寒门学子走入大学校园。
我们深知,关注民生、倡导和谐,才能让新闻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引导和舆论支持;才能让新闻有温暖而直指人心的力量,赢得最大范围的信任与爱戴。叶落知秋,收获敛藏。今天对于所有获奖者而言,只是个起点,未来的道路正长,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推动我们全力以赴、再踏征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