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0日讯 据了解,全哈尔滨市固定在市老龄委老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老人只有近200人,而分布在全市440多个社区有23113名老年志愿者。他们有的在社区负责治安联防、护树护绿,有的在公交车上监督服务质量和乘客的社会公德表现,有的协助政府一些相关部门做调研做监督。
中国现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会越来越大。王鸿钧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希望更多的老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期待自己的努力能加快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志愿服务,比上班还忙
早上7点多,头戴小红帽的王鸿钧老人走到哈尔滨市太平二商店附近的一个路口,和几位老伙伴一起维持交通秩序、清理小广告,并为路人做向导、兑换零钱;9点钟,这位老人又赶往火车站,在乘坐的公交车上,老人又帮助司乘人员擦车,同时还监督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来到哈站的“夕阳红文明岗”,老人又同这里的几位老人一起维持站前秩序,并向遇到困难的路人提供帮助;中午凑合吃一口饭,下午王鸿钧老人来到哈尔滨市老龄委的老年志愿者协会办公室,组织协调老年志愿者工作。这一天他到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
王鸿钧老人在哈站前为路人义务指路。
70岁的王鸿钧是现任哈尔滨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从事志愿者工作已经11个年头,当初这支队伍叫“夕阳红义务服务队”,由16位“阳光老人”组成,现在队伍逐渐壮大,成为全市平均年龄最大的志愿者组织。如今,许多像王鸿钧这样的老人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中,在街道社区、社会大型活动中,他们头顶的小红帽就是人们最可信赖的期待。
兑换零钱,一换十年
一大早,很多市民因没有一元零钱而错过公交车。老人们商量后便走上街头,为乘客们兑换零钱。两个小时里,就为市民兑换了70元的零币。附近的银行、公交车队和食杂店等地方,在得知老人们的义务行动后,特意为老人们留下零钱。一些公交车队的调度员和工作人员看到老人就端茶倒水,冬天还将老人们往屋里拉,让他们暖和暖和。现在,老人志愿者兑换零钱的服务已扩大到哈尔滨市的6路、52路、25路、76路、66路、103路等27条公交线路。如今,哈尔滨的市民们大多使用公交IC卡乘车,大多不会因没零钱而烦恼,但是老人们兑换零钱这项服务仍在继续,他们要为来哈做客的外地人提供方便,让他们感受到哈尔滨人的热情。
社会监督,耳清目明
王鸿钧老人说,搞社会监督是他们志愿服务中比较艰巨的一项。他们常常要经受住别人的挖苦、嘲讽,甚至侮辱。总有人问:“经常看到你们在路口一站好几个小时,给多少钱呀?”“到老了不好好呆着,就是图虚名!”面对这些冷言冷语,老人们很看得开:“正好我们老年人耳朵都背,当听不到就行了,我们清楚自己的志愿服务目的。”
现在老年志愿者用他们的监督公正、服务热情赢得了不少单位、企业的肯定,全市很多单位经常在做调研的时候聘请他们帮忙,不少企业主动找他们监督自己,然后根据他们的监督结果作下一步工作整改。
王鸿钧老人说,“有很多老年志愿者都是他敬佩的榜样,现在这些老人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不能继续志愿者服务,还有一些已经过世。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希望老年志愿服务要薪火相传,我们这些年纪较轻的老人也一定会继续这份光荣的使命。”
红色是跃动的爱心,白发让人心生敬意,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中最有张力的颜色搭配。我们希望在身边能看到更多的带小红帽的老人,因为老而弥坚、老有所为——这是让每一个老年志愿者永远年轻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