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名城保护教训:别再让擅自改建成老房子杀手
2008-11-14 10:39:5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4日讯 老房子是成就哈尔滨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砝码。13日,在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建成5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呼吁:不要再上演非法拆除、擅自改建等人祸,让许多保护建筑在无奈中消亡。

  今年6月26日至7月8日,《黑龙江日报》连续报道了中央大街上一座二类保护建筑被非法拆掉后墙和内部结构,并被任意改变外立面色彩的情况。规划、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随即进行了查处,依法按最高限处罚相关单位15万元。9月初,这座建筑恢复了原有色彩,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种擅自改建造成老房子主体“受伤”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尽管规划监察部门对擅自改建塑钢窗的违法事件进行了制止,但同为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的原捷克斯洛伐克驻哈领事馆大楼破败依旧。

  据哈尔滨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处长段毅介绍,目前,“大拆大建”使多元文化的城市特色逐渐消失,“见缝插针”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破坏大于对保护建筑的直接破坏。此外,我国名城保护现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保护,特别缺乏用经济手段来调动保护的积极性与保证规划意图的实施。

  据了解,从2001年至今,哈尔滨市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实施了中央大街在内的一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段毅说,为了让哈尔滨人更加了解家乡,哈尔滨市将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网络系统,做成触摸屏放到公共场所,展示哈尔滨市名城成果和相关知识。为了挖掘文化底蕴,哈尔滨市规划局还将向社会公开征集哈尔滨历史建筑老照片,制成数字化虚拟建筑,并按比例制成微缩景观。同时,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可由企业按保护规划要求对保护建筑进行认养,将部分保护建筑的经营权实行市场化运作,委托企业经营管理。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