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齐齐哈尔规模经营土里“生金” 粮食增产3亿公斤
2008-11-20 15:33: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郭存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0日讯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新兴村曾是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集体债务200多万元的穷村。2003年开始,这个村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反租农民土地集中经营,近85%劳动力“洗脚上岸”。到2007年,人均收入达5800元,村集体积累1800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经济增速最快的村。新兴村的富庶只是齐齐哈尔市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一个缩影。

  规模经营 7种模式各具特色

  作为农业大市,齐齐哈尔市近年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土地规模经营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00多万亩,其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600万亩,今年全市适度规模经营亩纯效益367元,比分散经营高265%。

  早在六七年前,齐齐哈尔市部分县区农民就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了小范围的土地流转尝试。尝到甜头的农民从小规模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到后来的成方连片。

  今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先后组成5个调研组,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规模经营开展调研,在全市推广联合经营、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和场县共建经营模式。7种经营模式,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家庭农场经营水平高、科技含量大、竞争能力强;股份合作模式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统一,农民的收益与土地的产出紧密连接,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黑土地,走上新的劳动岗位,为致富增收创造了广阔空间。目前,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9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51.9%。实现劳务收入40.5亿元,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1212.6元,同比增长25%。

  各显其能 地里地外都“生金”

  拜泉县兴农镇进展村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今年收成“蹿了一大截”,44户农民成立大型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709亩,从事种植的仅有15人,其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或从事养殖业。

  初步统计,合作社土地每亩提高产量20公斤,户均增收3000元。加上外出打工和畜牧养殖,入社农户实际增收近万元。目前,全县涌现出长春镇民生村12个方田2900亩集约种植、龙泉镇繁荣村种田大户孙文杰经营土地7700亩等一大批典型,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7.9万亩。

  依安县启动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归方连片3000个方120万亩,50个村实现了四区轮作整村推进。今年,该县惠民专业合作社亩纯效益420元,人均纯收入1.2万元,分别比规模经营前高出1.1倍和2.2倍,全县粮豆薯总产86万吨,比去年增加29.4%。

  克山县河北乡新启村农民周祥带领20户乡亲组建了元祥大豆合作社,经营3700亩土地的同时,还带动周边48户农民1560亩耕地连片种植,实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周祥告诉记者,采取规模经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发展效益农业,降低了风险,今年他们种植的大豆每亩至少增收50元。

  “像周祥这样的合作社全县已有880个,”谈起规模经营,克山县农委主任宫长山一脸的兴奋。两年时间,县里共拿出1725万元奖励土地流转和农民建立合作社。

  效应凸显 现代农业蓝图初现

  土地规模经营,使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甘南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农产品基地上规模。他们在原县葵花产业协会基础上,引导农民通过入股经营方式,组建起甘南县金桥葵花产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500户,葵花年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九分之一。

  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齐齐哈尔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全市先后组建9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全市农业机械总值30.1亿元,农机总动力达440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1.8%。土地规模流转后,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市养殖业产值达106.4亿元,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48.6%、23.8%、27.6%变为目前的38.8%、31.9%、29.3%。

  土地规模经营,也大大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新科技应用,资金、人力、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测算,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6000万元,增加粮食产量3亿公斤,仅挖掘土地增产潜力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4.5亿元。

  为全面实施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齐齐哈尔市作为唯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市,已提早做好准备,确保明年实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300万亩以上的目标。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