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1日讯 “爱心助学专项资金”发放仪式11月8日在鸡西大学举行,中国联通鸡西分公司向鸡西大学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4.8万元,向来自四川、甘肃延考区的新生捐赠话费5.9万元。这是鸡西大学救助震区学子的一个缩影。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鸡西大学在第一时间紧急决定,对今年招收的四川、甘肃灾区考生免收3年学费,对灾区孤残考生额外免收住宿费,并通报两省教育行政部门。一次性划拨5万元专项救助资金,资助两省灾区的2005、2006、2007级学生。对于家庭遭受重大损失的学生,学校一次性提供50元电话卡,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元;对于家庭成员有伤亡的学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0元。如果学生确需回家办理相关事宜,学校提供往返路费。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出紧急通知,竭尽全力为灾区毕业生提供适合自己素质能力或专业技能的就业岗位,确保灾区毕业生定点定人就业。目前,146名川、甘两省灾区毕业生全部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还密切关注灾区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和救助。
今年该校新生中有50名来自四川、甘肃延考区。学校迅速核实有关情况,及时兑现承诺,使他们享受到免交学费的优惠政策。据测算,为此鸡西大学3年里将为这些学生免去学费共计75万余元。
早在2002年,鸡西大学就制定并实施了帮贫助学的“疾翔工程”,解除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以教职工捐款为主、社会募捐为辅,建立了“爱心银行”,院系建立了分行,募得捐款近百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解决临时困难,至今已资助400余名学生。家境困难交不上学费和生活费不足的学生,可从学校获得助学金。实施“一帮一”爱心助学工程,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每年从工资中拿出1200元,结对帮助1名困难学生3年,直到毕业为止。工程实施第一期,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资助金总额近19万元。建立勤工助学中心,免费为学生介绍校内外业余勤工助学岗位,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困难学生缓交学费先入学,每年都有几百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学校每年还拿出学费的10%,用于资助贫困生、建立校内勤工助学基地、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为贫困生购买生活用品。
此外,学校还为贫困生提供临时性的帮助,如为困难学生捐献生活用品、学校出资给寒假不回家的学生过春节、教职工对短时困难学生给予经济援助等等。每年,几百名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