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非公经济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2008-11-22 10:38:2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统宣 左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2日讯 从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的主导作用,到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半壁江山:30年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日趋调整变化,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此消彼长,逐步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局面。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变化,基于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壮大,并凸显其发展活力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非公有经济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90年),非公有经济地位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哈尔滨市国有、集体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全市国民经济总量中,1978年公有经济占95.8%,非公有仅为4.2%,1980年分别为95.1%和4.9%。此后10年间,在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和措施作用下,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公有经济。“六五”、“七五”期间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1%和18.0%,分别高于公有经济18.7和9.9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15.0%。非公有经济除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外,开始涉足工业、建筑业、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业等行业,全市个体户达到4.3万户,私营企业465家。

  ——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5年),非公有经济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冲破了姓“公”姓“私”思想禁锢,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给了人们“定心丸”,推动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这一时期,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35.7%,高于公有经济31.5个百分点,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37.2%。非公有经济已广泛分布于居民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工业、建筑、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等行业。

  ——非公有经济全面发展阶段(1996年-2007年),非公有经济已近“半壁江山”。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七大,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现。“九五”期间,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13.6%,高于公有经济3.1个百分点,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40.2%;“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15.7%,高于公有经济4.9个百分点,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8.0%。2006年非公有经济增长14.1%,高于国有经济1.1个百分点,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8.2%;2007年非公有经济增长15.8%,高于国有经济4.4个百分点,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9.6%。2007年末,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2.4万户,私营企业5.0万户。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变化,彰显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支撑力和承载力。30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51.8%。其中“六五”至“九五”时期分别为19.0%、23.1%、73.2%、47.3%,“十五”后的七年为53.9%。第一产业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18.7%,高于全部产业1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21.1%,高于全部产业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年均增长26.4%,高于全部产业12.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各时期占全市就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2%、1.9%、9.6%、13.2%和22.7%,2007年为23.8%。非公有经济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1994年至2007年其缴纳地税以年均40.0%的速度增长。其中“九五”、“十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62.9%和34.3%,2000年、2005年缴纳地税占当年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1%和69.5%,2007年则达到77.8%。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