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我省现代农业遭遇"贫血" 莫让龙江农村为"钱"所困
2008-12-05 09:33: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学礼 李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5日讯 近几年,黑龙江省农业连续大丰收,农村经济焕发勃勃生机。然而,一个事实不可忽视,金融服务却显相对滞后。钱,也正成为目前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困扰。

  农村金融严重“贫血”

  “急呀!每当乡镇企业的负责人、想搞点特色农业的农民找到我说要贷款,我都急得不行。”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书记李亚坤告诉记者,当地金融机构只有农信社,只能满足农户的种地贷款需求,而100多家乡镇企业则无处贷款。“城市里有那么多金融机构,到农村来多设点就好了!”李亚坤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伴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福音,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有所发展。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总量逐年扩大,从2005年至今累计纯投放农业贷款840亿元,比同期增长了3倍。省农发行在支持国家粮食收购情况下,还情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至9月份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2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放101亿元。农行再次回归农村,正在拣拾曾经放弃的阵地。哈尔滨银行、省邮储银行已开始试水农村金融市场。

  来自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的统计,前10个月,黑龙江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481.7亿元,比年初增加159.9亿元,在去年大幅增长72.1%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9.7%。

  尽管如此,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贫血”问题却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备,占有的金融资源少,资金少,机构少,服务少。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连续多年的大丰收,特别是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等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虽然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随着农村资金需求不断增长,每年“三农”资金缺口仍很大,早已出现新的贷款难;从结构上看,“三农”所需资金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一柱擎天”局面。

  龙江期待金融与经济和谐共舞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今天显得格外引人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面积极关系已不容置疑。近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梳理黑龙江省金融业存在的部分问题。然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今天,本报三版刊发专题报道,请省内部分金融等行业企业负责人把脉会诊,为黑龙江省化解资金难题、打通发展血脉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