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工大打造具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08-12-05 15:17: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闫明星 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5日讯 (闫明星 记者 朱丹钰)  近年来,哈工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86项、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获奖23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7项、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奖12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中获奖29项……

  哈工大学子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的秘密在哪里呢?哈工大校长王树国说:“这些得益于哈工大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哈工大已形成了一套以大学不同阶段不同培养重心的阶梯式教育为纵坐标,以贯穿始终的课内教育与课外培养为横坐标,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多元化培养为手段,质量监督为保障,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具有哈工大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哈工大建立并完善了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与学联络委员会、教师培训、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该体系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该校出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准入条例》,所有拟新开课教师在开课前必须通过试讲,为该课程主讲教师助课满一学期,再经认证专家组认证通过,获得由教务处颁发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主讲教师授课资格证书》后才能正式授课。

  在全方位监控教学质量的同时,哈工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003年,学校成立了基础学部,一年级新生全部由基础学部统一管理。在基础学部,每个小班都配备班主任、研究生班主任助理,还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外国语学院06级学生薛娜到了大二又念了经济与工商管理专业作第二学位,是基础学部教学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她说:“基础学部的学习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对大二开始修双学位几乎没有影响。”

  导师制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人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在学校建设、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人的水平决定了工作、事业的水平。”哈工大副校长周玉教授道出了人才培养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导师”这一概念通常是和博士生、硕士生联系在一起的。而如今,导师正在逐渐贯穿哈工大学生全程培养过程中。哈工大通过导师制使教师既当学生的业务导师,又当学生的德育导师。导师配备采取双向选择,学生申报、教师选择,结果要公示,得到了院系和教师的积极呼应。自从1988年航天学院在一年级新生中试行过本科导师制以来,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已在哈工大的各个院系相继推开。

  能源学院教授于达任给自己的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本厚厚的“培养档案”,开篇就是素质测评,其中思想素质就细分了11条。他说:“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内在的优点弱点都挖掘出来,教师可以跟踪教育,也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分析的框架。”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班级都设立一位班主任和一位专业指导教师,系主任马放教授还把自己北师大心理学系毕业的夫人发动起来,担当学生的“生活导师”、“问题专家”。

  全国见义勇为大学生、从松花江冰窟中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的刘峰和何晓波同学就是这一育人模式的受益者。刘峰说:“我们复合材料专业大一就配备了导师,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导师每周三都召集开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目标、有动力,感觉特别长见识。有的学术问题我们不懂,但是能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造就学生一身真功夫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就是哈工大人的教育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起,哈工大化学、物理等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在网上预约实验,自主安排实验时间。

  1997年,哈工大力学、数学、机械基础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启动,在国内首次开设了力学、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的许多实验,而数学基地是我国最早开始实验课的数学专业之一。 1999年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先后投资近600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建设,改变了“小而全”的实验室模式,建设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现代实验室。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机电学院学生向瑞说:“通过参加科技创新,不仅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学会了团队精神。”

  2000年以来,学校提供专门的“创新基金”支持,规定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由学校提供实验条件,学生可自我拟题。“十五”以来,哈工大建设了14个科技创新开放基地。目前已有近两万人次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立项1000余项。

  社会主义大学要有一流的育人质量

  哈工大党委书记王树权说,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更要有一流的育人质量,这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

  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哈工大比教育部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年,率先启动“新四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改革工作,由传统的灌输式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研讨等教学方法得到全面推广。航天学院学生卜静洁说:“课改后,换成我们自己去体验、去演绎,起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

  哈工大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工大校园活跃着近30支志愿服务组织,全校注册志愿者近5000人,年参与志愿服务同学超过1万人次,年均服务时间超过7万小时。志愿服务精神正日益成为哈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2008年,哈工大又将有2034名毕业生奔赴国防战线,其中研究生1211名。百年树人,任重道远,哈工大在努力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