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依安县村支书签定单繁育种子 带领全村致富
2008-12-09 15:54: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依龙 贾广文 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9日讯 (王依龙 贾广文 记者 朱丹钰) 这几天,依安县三兴镇保国村一屯的黎红臣可乐坏了,他家的9亩地玉米种子繁育田,亩产超过700斤,纯收入1万多元。他高兴地说:“要是没有徐书记,咱上哪找这样的好事,我们这40多户都打心眼里感激徐书记呀!”

  徐书记就是三兴镇保国村的党支部书记徐福友。2005年,他临危受命,当选了保国村的党支部书记。可是05和06连续两年的内涝灾害,让保国村的农业生产损失惨重,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徐福友始终在寻找着适合本村的致富项目。

  2007年,徐福友在和朋友的一次聚会时结识了齐齐哈尔联合种业的王经理。交谈中,别人向王经理打听起种子繁育的事,王经理只是应付的说了几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书记觉得这是个致富的好项目,他在心里暗暗地盘算如何发展起来。回到村里,徐福友就组织村民代表到新兴乡爱农村和中心镇兴胜村去参观学习。可村民们却不太认可,觉得太费工,成本又高,不保险。他只好带领同意和他一起干的一屯16户村民找到王经理,签定了240亩的种子繁育合同。

  地块选好了,可资金又成了拦路虎。他跑完项目,又去信用社跑资金,共为农户贷款3万多元,买来了农膜、赊来了肥料和农药,农户们一分钱也没拿就把地种上了。经过严把技术环节和精心管理,他们繁育的种子产量高、质量好,连联合种业的王经理都没能想到。到秋一算账,一亩地纯收入600多元,这回,村民们信服了。

  2008年,搞玉米种子繁育的户数一下子增加到45户,繁育面积达到1580亩,仅此一项,就可收入160万元。尝到甜头的徐书记,今年又为一家种子公司繁育了750亩地的大豆种,平均亩产320斤,最低保护价是2元,这一项又可收入50万元。凡是和他一起繁育种子的农户,人均收入都超过了1万元。

  如今,徐福友正谋划着今后的种子繁育事业。他觉得一个屯富了、几十户富了,不是他的目标,只有全村的人都富起来,才能共同奔上小康之路。现在,他正在每个屯布上一个示范点,设立几个示范户,不断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明年,玉米和大豆的繁种面积总量有望超过5000亩,力争为村民创收400万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