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送岗位下乡 东宁落实五千多岗位
2008-12-15 12:58: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尚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农委劳转办在我省东宁县举行送岗位下乡活动

  东北网12月15日讯 (记者 杨尚峰) 继12月5日在阿城区举办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会后,12日,省农委劳转办在我省东宁县举行了送岗位下乡活动。全省8个市、25个县、120多家用工企业、53所阳光工程培训学校、33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和2800多农民参加了此次对接活动。

  这次活动以促进返乡农民对俄劳务输出和省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宗旨,对接会现场分为“五个区”,即技能培训区、牡丹江市直企业招工区、东宁县对俄招工区、东宁县企业招工区和东宁县农业招工区。

  此次劳动力转移对接会上,牡丹江市及周边12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了2万余个用工岗位,多数用工岗位月工资收入在1000元以上,企业数和岗位数分别比阿城对接会增加122%和362%。同时,突出了对俄境外劳务输出。会上有78家用工企业属于对俄进出口原料加工企业或俄境外中国企业,仅东宁县就有13家境外企业回来招工,提供用工岗位2000多个,涉及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建筑等工种。东宁的煤炭企业、黑木耳加工企业,海林、穆棱、绥芬河的木材加工企业、林口的石材企业等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

  全省1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县、乡镇和村屯的负责同志参与了对接会,并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劳务合同,对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统计,此次东宁站送岗下乡活动,用工企业与各级劳转部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36份,落实用工岗位2136个;阳光工程培训学校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合作意向性协议56份,落实就业岗位1328个;农民与用工企业签订意向性劳务协议426份,落实用工岗位1986个;867名农民直接报名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共涉及电焊、黑木耳种植与加工、农机驾驶与维修、煤炭采掘工、俄语、美容美发等20余个工种。

  来自省劳转办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0日,我省因金融危机返乡的农民工由11月27日的30487人,增加到48635人,占11月末全省转移人数497万人的1%,对全省农民转移就业虽然影响不大,但应当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日,省农委劳转办还将在佳木斯市再次举行送岗位下乡活动,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找到工作,增加收入。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