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小村小屯领衔冰雪深度游 南方游客喜欢这的东北味儿
2008-12-17 16:54:4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海林雪景。 李巍 摄
逛逛农家院。 李巍 摄

  东北网12月17日讯 随着大雪漫天飞舞,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也拉开了帷幕。时过境迁,如今东北大地的大大小小城市,几乎都在打冰雪文化旅游牌,冰城的“白雪公主”也不再是一枝独秀。怎么能让哈尔滨的冰雪节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吸引八方来客,并树起一面不倒的冬季旅游大旗?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突出地域特色,增强民俗内容,更多地吸引游客参与互动式体验,进一步开发冰城冰雪深度游,将更能吸引中外游客的眼球。

  小村小屯忙着挣外快

  日前,记者随哈市公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冰城乡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当记者一行来到尚志市的一个朝鲜族村屯时,听到村民们这样介绍:以前屯子里几乎是十室九空,大家冬闲时都跑到韩国打短工去了,如今大家再也不往外跑了,在家里就能挣外快。

  原来,自打“村村通”水泥公路修到各家门口后,不少城里和外地的游客,都跑到了他们这里度假。尤其是在冬天,一家家的来玩,都爱坐在朝鲜族人家的炕头上,大口地吃狗肉,大口地喝米酒,然后跟着村民跳朝鲜族舞,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点篝火、放鞭炮,就像在外国过狂欢节一样。

  一名乡干部告诉记者,这里有十几个朝鲜族屯,现在冬季旅游都挺火,广阔的乡村土地给了游客们自由自在的展示和游乐空间,也成了他们流连忘返的地儿。一些曾经在黑土地上生活和下过乡的人,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回了记忆。

  13日、14日,哈市市民孙先生一家随一个徒步游民间组织,去了一趟位于五常市与海林市交界的雪乡。“我在那睡了一宿的火炕,第二天腰都弯不下了,但感觉非常好。那里天天都有农村过节时的气氛,玩得快活、吃得快活,赏冰观雪也格外快活。”

  小地方玩出东北味

  来自江苏金湖的游客李云鹏告诉记者,“2008年初,亲戚们带我到宾县的一个滑雪场游玩,在雪场宾馆吃住都非常舒服,从侧门直接就可以坐索道上山滑雪,在宾县的农家还品尝了‘一鱼八吃’。总的感觉是服务很配套。明年来玩一定要来个深度游,到一些朝鲜族村和满族村住上一宿儿,感受一下最东北、最哈尔滨的味道。”

  北京游客李青颖告诉记者,他冬天来哈尔滨很多次,冰雪节给他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总感觉缺少配套服务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东西,比如参与性强的游乐节目、文化性的观赏内容、民俗性的冰雪景观,也没有可口的饮食,乡村游吸引人大概就有这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位在漠河旅游过的天津游客告诉记者,在那里他买了一顶狗皮帽子,一幅桦树皮画,一个鱼皮袋子,都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和地域生活特点,现在拿出来都会想起当时的情景。“到哈尔滨过冰雪节,缺少这样能让人睹物思景的东西。冰城要想留住游客,就得向小地方学习,也来点深度游,把配套服务、互动游戏、民俗展示、旅游纪念品都做得精细而贴近才行。”

  城里也应开发深度游

  外地客人盯住乡村游,主要还是看中了那里淳朴的民风和活动的自由性、趣味性、参与性,哈市城区里其实也不乏这样的冰雪场地和活动。哈尔滨商业大学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每年冬天过冰雪节有三项必玩的活动:打冰滑梯,坐狗拉爬犁,抽冰尜。而这三项活动在哈市的几大冰景雪景园区内就可玩到。

  黑龙江大学一位退休教授这样说,哈尔滨的沿江冰雪文化资源开发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并不仅仅局限在冰灯、冰雕和雪塑上。松花江上有冬泳活动,为什么不开辟一个区域,展示过去的居民破冰捕鱼的场面呢,游人一定乐于参与;这片土地被称为“白山黑水”,女真人及其后裔满族人,骑着马在林间逐鹿狩猎,为什么不开辟这样一个马场,让游客骑着马在林海雪原驰骋一下呢;曾经热播的《闯关东》等电视剧,也展示了哈尔滨很多历史风物,为什么不抓住这些卖点,利用冰雪节进行推广呢……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