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老广播人刘向晨:社会责任心是广播人必备的灵魂
2008-12-17 18:29:1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老广播人刘向晨.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和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培养选拔一大批宣传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17名老同志“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从11月30日起,本网陆续推出17名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东北网12月17日讯题 刘向晨:社会责任心是广播人必备的灵魂

  记者 顾硕

  简历

  刘向晨,生于1939年12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毕业。原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从事新闻编辑采访工作37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一直没有脱离新闻编辑采访业务。在全国冬运会、哈洽会、抗洪救灾、希望工程、亚冬会以及重大典型宣传报道中,亲临第一线指挥并组织实施。在担任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省电台副台长期间,还先后主持创建了黑龙江交通广播、金融广播、儿童广播等系列台,为开辟新的广播资源做出了贡献。

  老广播人对工作、对广播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1963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首届新闻专业毕业生,刘向晨选择回到家乡黑龙江,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记者到工业组到专题部,直到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省电台副台长的职位,他从未稍离广播半步,付之与半生的精力,见证更践行了我省广播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之路。

  初次见到刘向晨,便能感受到这位老广播人对工作、对广播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我在广播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当记者时,时时想为听众奉献优秀的作品、争取获得重要的奖项;当领导时,办节目、创新台,为广播节目进入市场而尽心竭力……而支撑我行动的动力,就是广播人办广播的社会责任心,这是一名合格的广播人必备的灵魂。”

  回首37年的广播路

  回首37年的广播职业生涯,刘向晨感慨万千。他说,难忘的事太多了,当记者20来年,走农家、下矿井、进工厂、钻林区……几乎跑遍了全省的每个角落;铁路、公路、邮政、电信等行业更是他熟悉的“地片儿”。

  或许是出身铁路工人家庭的缘故,与生俱来的质朴厚道,刘向晨每每深入基层采访,都能很快与人打成一片,甚至吃住在工人家中,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说,做记者的,必须和基层百姓打成一片,他们才吐真言,你采访到的才是真实的。他津津乐道的是,很多采访对象最后都成了他的至交朋友,现在还经常与他来往。

  那时,刘向晨倍加珍惜工作的每一天,就连火车爬坡时工人师傅扬煤的同期声,他都要跟随火车一遍遍地录。因为声效质量高,现在台里还保存着他早期录制的一些声音素材。

  勤奋加上认真,是成就人才的两大法宝。年轻的刘向晨就是这样,用所学专业,独立采访完成了很多录音报道,并获得了不少奖项。《洪峰到来的时刻》获“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新闻奖”一等奖,《李万仁新传》(4篇)获省级政府奖广播一等奖,《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上下)获得省级政府奖广播连续报道节目特别奖……

  广播人秉持不变的社会责任意识

  1991年,刘向晨从专题部主任一跃当上了电台副台长。而那时,正是广播市场的低迷时期,全台只有人民台、文艺台和朝鲜语台,资源匮乏。刘向晨与同事们苦心孤诣开拓市场,跑上跑下要政策、挖潜力,于1993年同时创办了交通台、金融台和儿童台,这在全国也是站在前沿的举措。如今,这些台已经深入全省的千家万户,也成为我省广播的中坚力量。提到这些,刘向晨却一再推说,这都是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期间刘向晨还利用工作之余发表了很多理论文章,多次获得全省广播论文评选奖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强化精品意识重现广播辉煌》、《关于优化主持人节目的几点思考》……记者在刘向晨退休后整理出版的作品集《岁月留痕》一书中看到,这些论文中阐述的观点,仍是值得今天的广播人把握的精髓。读着厚重的《岁月留痕》,你会发现,贯穿其中的,是广播人秉持不变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激发刘向晨勃勃向上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