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龙江发展数字说话 “数说”黑龙江发展进步的三十年
2008-12-30 13:15:1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0日讯 改革开放30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快

  全省上下积极实施“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工业整体规模和活力得到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效益的工业体系。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达到3172户,从业人员142.9万人,实现增加值由1978年不足100亿元增加至2854.7亿元,实现利润1277.3亿元,比1978年增长22.6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粮食产量屡创新高

  1983年家庭承包责任制一推开,当年就突破300亿斤,此后只用7年时间又增产100亿斤,达到400亿斤。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央和省委陆续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大关,之后连续四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2007年达到793.1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

  粮食产量(万吨)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6.7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得到初步确立,消费品的供求状况明显好转,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2007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6.7倍,年均增长1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对外贸易规模跃上新台阶

  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173亿美元,居中部地区第一位,比1978年增长380.4倍,年均增长22.7%。进出口总值相当于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5%跃升至2007年的18.5%,提高18个百分点。2007年末,与我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十个已经发展到210多个。开通使用的口岸从无到有已发展到一类口岸25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由改革初期的40%上升到2007年92.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明显增加。对俄贸易占全省的62%,占全国对俄贸易22.3%。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支大幅提高

  三十年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742 元提高到2007年的10245元,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8元增加到2007年的4132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1.6%。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水平的增长,2007年全省居民消费水平为5986元,比1978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10.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1978年以来,我省实施教育兴省战略,加大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工作力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普通高等院校由1978年的24所发展到2007年的68所,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大学生由1978年的10.6人增加到2007年的220.7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三十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培养毕业生4543.1万人,为省内外输送了大批优秀建设人才。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万人)

  (图表数据由省统计局提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