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娣: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2009-01-02 13:20: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日讯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访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娣

  记者 高长利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黑龙江省农科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工程”和“五大作物高产攻关模式规划”,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己任,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农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进一步保障了科技服务“三农”再上新台阶。

  接受采访时,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娣表示,下一步,省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综合优势,切实担当起智囊团作用,真正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面向农业,通过科技创新,献计献策,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科技支撑;面向农村,通过科技帮扶、合作共建,体现农业科技服务的综合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面向农民,通过培训示范、科普宣讲,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面向农业,加大成果推广,为服务全省“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刘娣表示,省农科院将以园区建设为基地,坚持园区建设与农村结构调整相结合,建立“绿色+特色+规模”的生产模式。同时,与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建立“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新机械”的技术模式;与示范推广体系建立相结合,建立“科研单位+企业(协会)示范户”的体系模式,提升园区建设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院县科技合作共建,为农业科普提供平台。据刘娣介绍,省农科院将以合作共建为科普平台,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围绕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和致富项目实施科普推广工作,增加科普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广大农民“天天学科技、人人懂科技、事事靠科技”。同时,继续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合理化建议。

  面向农村,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多元化的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近年来,省农科院把科技优势与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建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截至目前,已在全省建立县级科技园区50处,乡(镇)级示范园500处,村级示范田5000处,园区共展示新品种、新技术2517项。

  刘娣表示,省农科院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使园区内的项目技术有区域特色、有科技含量、有龙头牵动、有种植规模,成为各县(市、区)培育区域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现代化农业孵化基地。各地园区不仅成为农民学习的田间课堂,更是面向农民的“田间博览会”。从而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网络,以点带面,带动全省农业块状经济的发展。

  为使农业科技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省农科院加速构建科技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上有效转移到农民手中、从实验室转移到田间地头的“快速通道”。在全省每个县(市、区)建立1处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乡镇建立1处专业化科技示范园,在村屯建立1处标准化示范田。此外,在每个共建县建设1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突出实用性,使农民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面向农民,继续对农民实施科技致富项目,开展农业农村科技培训

  刘娣表示,省农科院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致富项目的实施力度,再在每个共建县实施3—5个超高产、高效、专业化科技致富项目,以期促进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利用结对子形式,开展科技扶贫帮困。通过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选派专家实地指导结对帮扶。

  在创新科技培训方式方法上,省农科院将对县乡农村干部进行轮训,提高其指导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办法,对县乡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采取集中办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田间示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农民的普及型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