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专家给拉动冰雪“内热”开“药方”:融入民俗味儿
2009-01-07 14:18:1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徐日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7日讯 6日,松北·太阳岛冰雪文化论坛在哈市松北区举行。省内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他们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现状与世界先进城市进行了对比,指出了长期以来哈尔滨的冰雪艺术“热在外”的病根在于创新少、重复多,并提出了融入民俗文化、培养冰雪方面的高端人才、打造冰雪风光带和冰雪交通线等建议。

  “热在外”的病根是重复

  原哈市文化局局长王洪滨说,伴随着哈市冰雪文化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也摆在了哈尔滨人面前。长期以来,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一直“热在外”,一些外地游客十分青睐哈尔滨的冰雪艺术,而哈市市民却对家乡的冰雕雪塑兴趣不大。因为冰雕雪塑尽管每年都有新品种出现,但是大体风格是相似的,于是在一些市民心里有了“桃花年年皆相似”的想法。

  目前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虽然也多姿多彩,但是纵向比较就可以发现,很多创意是重复的,而这种重复正是导致哈尔滨的冰雪文化难以拉动“内热”的主要因素,今年哈市太阳岛和芬兰有了合作,以后哈尔滨还应当多向其他国家和城市学习冰雕雪塑方面的经验,不仅要学习艺术,更要学习创意。

  打造冰雪风光带和交通线

  目前,哈尔滨有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和冰灯游园会三个主要景点,但是这三个景点孤立地存在,难以调动全市乃至全省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天然的冰雪景观也被埋没在城市的角落里。专家建议,应该打造冰雪风光带和冰雪交通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中,融入到冰雪中,让冰城更加名副其实。

  哈尔滨旅游局规划处处长李刚说:“冰雪产业是对文化的整合,我们在对外地游客的调查中了解到,外地游客希望能乘坐森林小火车观看冰雪景观。在我省有一些森林小火车,但都是夏天开通、冬天停运,目前旅游局准备让这些小火车在冬天也可以开通。另外,哈尔滨在马家沟河上已经有了冰场,旅游局正在考虑建设冰上交通线,即人们在上下班的时候可以在冰上通行,用冰刀等冰上工具来代步,这在加拿大是有先例的,如果做得好,可以提高全民参与冰雪活动的兴趣。”

  把东北民俗融入冰雪文化

  李刚说:“民俗文化是一向被人们所青睐的,外地游客对冰雪感兴趣,对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人们的生活就更加好奇,建议在发展冰雪文化的同时将东北的民俗融入到冰雪文化中,无论是杀猪菜、黏豆包,还是打雪仗,只要是与东北人有关的民俗,外地游客都会跃跃欲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洋节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将这些融入到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中也不失为一件法宝,今年太阳岛雪博会就将芬兰的圣诞文化融入到了冰雪文化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高端冰雪产业人才

  “冰雪艺术重复,冰雪产业链难以延伸,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的缺失。我建议在现有情况下发展冰雪艺术的同时,多培养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方面的人才。”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冯建福说。

  虽然哈市的冰雪旅游很火,但是全民的冰雪运动器材却严重缺失;哈尔滨虽然是保暖服装的需求大户,然而却要依赖南方服装厂供货。冯建福认为,冰雪是活动、是景观、是产业,这些都是文化,所以要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哈尔滨的冰雪,哈尔滨在冰雪文化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为了将这个优势巩固,就要注重培养冰雪产业方面的人才。建议哈市的高校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学科,培养一些冰雪产业、冰雪文化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增加创新、杜绝重复,让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从“外热内冷”向“内外同热”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