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望奎厢兰头村243户农民房改“三级跳”告别泥草房
2009-01-08 15:15: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8日讯 民以食为天,民以居为安。虽然我们已进入小康社会,绝大多数人食住无忧。但是,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环境亟待改善。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准备用8年时间基本消灭泥草房。届时,90%的农村住房将达到人均26平方米的小康住房指标。望奎县卫星镇厢兰头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厢兰头村农民来说,这个冬天特温暖。

  贫困户不再挨冻住上了砖房

  2008年12月25日,对于望奎县卫星镇厢兰头村贫困户刘德一家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们买下了村里富裕农户李海峰“淘汰”下来的砖房,从此告别了住了十几年摇摇晃晃、马上就要倒塌的泥草房。

  刘德的妻子和大儿子身体不好,每年药钱不少花,全家仅靠十来亩地生活,日子一直过得比较紧巴,根本没有钱改善住房。住了十几年的泥草房还是岳父帮着翻盖的。房子早已年久失修四面透风,夏天热得够呛,冬天冻得要命。房子不像样,儿子找对象都成了问题,房子的事一直是压在刘德心上的一块“石头”。

  去年村里实行泥草房改造,对刘德等5户贫困户给予了特殊的照顾,不仅拿到了省里5000元的泥草房改造补助款,村里还给2000元补贴,这7000元解决了他们家大难题,加上自己凑的一些钱,买了一座砖房。

  那天记者去厢兰头村采访,正遇上刘德给新买的房子粉刷墙壁,身体不好的妻子也忙着收拾屋子,18岁的小儿子更是屋里屋外忙乎个不停。刘德说,抓紧时间收拾屋子,争取春节前搬进新房子,图个好兆头。刘德瞧着自己的新家,乐得合不拢嘴。虽然是富裕户淘汰的砖房,但是屋内的火炕、厨房的灶台都很结实,窗户、门严实美观。中午阳光照进来,屋子暖洋洋的。“从今冬开始,俺家就不会挨冻了,住进了砖房,孩子就能好找对象了。”刘德高兴地说。

  其实,这几天,和刘德一样高兴的还有村民肖宝萍,在村委会的帮扶下,她搬出了过去破旧的泥草房,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房子。家里不仅安上了数字电视,吃上了自来水,还用上了太阳能新能源。

  村支书赵振岭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厢兰头村集中改造27户,分散改造216户,这243户村民不仅住进了温暖的房屋,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得到完善。农民真正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泥草房改造实行“三级跳”

  厢兰头村共有十一个自然屯,1339户农户,其中砖房是879户,泥草房460户。村支书赵振岭告诉记者,年初,省里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县和镇里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根据本村的状况,决定采取“三级跳”的方式解决泥草房改造的问题。经过村民讨论、专业人员反复论证制定了泥草房分步实施改造规划。首先建立一个设施比较全的节能型小区,让富裕的农民住进楼房;第二步将富裕户腾出的砖房安排给贫困户;对居住条件稍差一些的砖房,村里拿钱修缮,确保各层面的村民在泥草房改造中都受益。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厢兰头村采取对上争一块、村上投一块、施工队垫一块、农户筹一块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突破资金瓶颈。全村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的幸福家园小区。小区内二层楼房7栋,每栋住两户人家,砖平房13户。两个月不到,27套房子全部卖了出去。

  村民付常兰是去年十月份搬进幸福家园小区的,“这房子是楼上楼下复式的,面积有二百多平方米呢,比有些城里人住得都宽敞,烧上热水还能在自家的浴室洗个澡,没想到农民也能住进二层楼房!”提起新房子,付常兰特别高兴,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付家有一百多亩地,主要种甜菜、玉米、西瓜等,同时还养猪。去年已经出栏50多头商品猪,一年的纯收入达五六万元。

  厢兰头村农民付常兰站在自家小二楼房前,心情无比激动。贫困户刘德曾住过的危房。

  提起泥草房改造,农民李海峰后悔当时没有买楼房,他去年12月末刚搬进小区砖平房的。看到新房中厨房的瓷砖都贴好了,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住进来,李海峰的心里总算是平衡了一些。“虽然原来住的砖房也可以,但是和新房子没办法比,这里节能省煤省电,烧点火屋里就能暖和大半天。”李海峰家有几十亩地,爱人在家伺候地,自己外出打工,每年的收入不错。

  赵振岭说,小区楼房的售价是每套13万元,砖平房是每套7万元,村里还给买房者相应的补贴。住进幸福家园小区的农民,基本上都是村里富裕起来的农民,有的是种田大户,有的是靠外出打工挣钱。

  富裕户们“淘汰”的砖房低价卖给贫困户,村里再给贫困户一些补贴,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对216户住房条件稍差一些的农户,村里又为每户拿出两千元,修缮他们的房屋,更换房盖加固墙体,让这些农民告别泥草房。

  “人畜”分离改善环境

  农民搬进楼房后,养殖业如何搞,致富项目怎样抓?厢头兰村还真想到了这一层,赵振岭介绍,为了鼓励农民致富积极性,在改进村民住房条件的同时,还开辟家禽养殖区等经济特色区,增加新的经济项目,鼓励农民分区域集中经营。村里辟出一定面积生产致富区,供村民进行生猪、家禽养殖,实行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由专人负责,逐渐让“人畜”分离,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保障村民的身心健康。目前,这个养殖区已经被列入村容村貌改造计划之中。

  村民付常兰搬进楼房之后,自己原有的住房没有卖,打算继续进行生猪养殖。去年十一二月份,这儿毛猪的收购价在六七元,再加上省里县里的扶持政策,她家养猪的收入就很高。今年,付常兰打算在原来的住房那儿扩大养猪规模。

  刘德买房子拉了一些饥荒,可是刘德心里有数,因为村里正帮助自己找致富门路。只要肯干,三五年饥荒就能还上。“村领导一直在想办法,引进各种经济项目,帮扶我们这些低保户、困难户脱贫。”刘德深有感触地说。赵振岭说,去年年底,在卫星镇政府的帮助下,争取省开发办200万元项目资金,村里建设了占地6万平方米的百栋大棚钢架,主要用来进行玉米育苗,每栋400平方米,培育的玉米苗可栽5000亩地。玉米育苗大棚归村集体所有,棚室对农户进行发包。100栋大棚统一时间、统一模式育苗,玉米苗移栽后,大棚内复种瓜菜。看着这些大棚,赵振岭充满自信地说,将来收入不仅可观,而且还能帮扶向刘德这样的贫困户解决经济困难。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