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50万机动车抢2万个公共车位 停车立法为啥“难产”
2009-01-08 17:20:4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史轶夫 刘治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8日讯 有车没地停,几乎所有驾驶员都有这样的慨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公共停车泊位数量差距过大,已超25∶1,与机动车快速增长不同,公共车位增速缓慢。而与此同时,停车场多头管理、收费停车场差价过大和收费队伍不正规也都成了制约哈尔滨市停车场发展和规范的障碍。管理无法可依,责任无处可落,已经成了哈尔滨市停车难的根本症结所在。

  两会声音

  委员潘广平:

  停车场管理应尽快立法

  停车难其原因主要是停车场缺乏法律、法规限制;部分商服、企业擅自改变停车场使用用途;而城市中心区开发过度,停车泊位配建不足;现有停车泊位收费不统一,差价过大;多头管理导致实际上管理缺位。

  我建议,首先就应对停车场审批、管理权限和责任进行统一,多部门管理变为一家管理;其次,由人大尽快立法,使停车场管理有法可依;再次,新建商服等,先要配建停车泊位。再有,已改变用途的地下停车场等应尽快恢复功能或寻求替代场地;最后,停车收费标准一定要统一。

  代表金秀琴:

  商服审批停车可为前置条件

  停车问题首先是很多居民小区设计时规划不足,导致很多人有车无处停。再有,很多收费停车场收费员收费资格难以核实。而且,哈尔滨市部分学校也开始了停车收费,无人知道他们的收费权限和收费标准从何而来。

  对此,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停车问题进行统一管理,收费停车场都应有明显标志和收费标准,收费人员服装应统一,并佩戴胸卡等。而商服的建设和改造审批也应把停车场作为前置条件,无停车条件的应予以限制。

  市民心语

  有车一族讲述停车尴尬

  刚有一年驾龄的萧丽女士:“去年我终于成了有车族,但高兴没几天,就开始为停车犯愁。我家住在河松小区,没有车库只能将车停在院里。要是出门办事或者逛街购物,围着商场那里转几圈都未必能找到停车的地方。咪表停车贵,但就是贵也要排队,很多时候到了商场门口也只能离开。要是把车停在离商城远点的地方,停在路边怕交警贴罚单,停在人行道上又可能被城管贴罚单。有的时候真觉得有车还不如打车方便。”

  在市第一医院附近将车停在禁停区域的王先生多少有些无奈:“我来取化验单,也就10分钟就能完事,停医院院内,找车位、停车都要花时间而且还收费,车停在咪表那儿,10分钟就要花4元钱。再说,我刚刚要求停车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证和收费手续。但他们告诉我,没有,说这几年开车来医院的人多,院内停车混乱,所以院方就派专人在医院院内进行收费管理,每辆车收费是3元。收费员什么证明都没有,站路边就收费,让人怎么能相信?”

  记者调查

  同为停车场,收费差距大

  近日,记者在道里区透笼街世纪联华门前停车场看到,约有30余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已经停满车辆,还有个别车辆在寻找车位。而路对面的咪表停车位却少有人问津。据了解,新一百、曼哈顿、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附近均有停车位,但是收费不等,在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前的咪表停车位是每小时8元钱,世纪联华门前的停车场收费是每次3元钱,不限时。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里,世纪联华停车场正常停车位已停满。

  在南岗区秋林地区,有两个地下停车场,两个室外停车场和数十个咪表车位。华融饭店地下停车场,能容纳91台车辆,收费为每小时3元。据该停车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每逢周六周日,从10时许车辆就已经爆满,他们只能派专人在停车场外阻拦车辆进入。在颐园街、阿什河街的咪表停车场尽管贵也停满了车辆,甚至连街对面的禁停区域也摆满了机动车。

  权威解读

  手续齐全的停车场屈指可数

  针对哈尔滨市停车难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停车场管理科有关负责人。据介绍,目前,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0万辆,而包括地下停车场、咪表停车位在内的公共停车泊位仅有2万余个。而这些停车泊位,公安、城管、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均有审批和管理权限,但实际上办齐了所有手续的停车场几乎屈指可数。与哈尔滨市机动车每天200余台的增长速度相比,公共停车泊位的增加极其缓慢。就在如此情况下,很多停车泊位还私自被改变用途或占用。

  鉴于如此情况,为了进一步缓解哈尔滨市停车难问题,目前,交警部门已准备着手清理被擅自改变用途或占用的停车泊位,同时正在调研临时开放三四类街路,允许机动车在单侧临时停放,以缓解哈尔滨市公共区域停车压力。但同时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立法,使得本就有限的停车场管理有法可依。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