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8日讯 “冰灯可否冬景夏观”、“停产企业技术人员怎样发挥作用”,7日,在哈尔滨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旁听座谈会上,旁听公民代表们提出的意见从社区发展到城市布局,从市民生活到资源分配,少有诉苦和埋怨,每个问题皆“配备”解决方案而来。
昨天,18名旁听公民代表每人都拿着份发言稿。有9年“旁听史”的工程街道办事处社区保安王清林抢先发言,反映了在社区公益性岗位治安协管员部分工资被拖欠一事。
第一次当旁听公民代表的李颖说,作为冰城人,她和很多人一样,很多年没到冰雪大世界和冰灯游园会看冰灯了,她建议,给市民一些优惠,让大家凭身份证享受折扣。
从事国际工程咨询中心工作的潘志煜,提出的问题更为宏观: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哈尔滨市政府、企业如何应对?她从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给出了建议。说到“拉动消费,首先要完善和健全生活保障制度,不然大家手里没钱哪敢消费”,很多代表听了频频点头。
参加座谈会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铁强、秘书长付智君将旁听公民代表的建议和感受一一记下。王铁强说,虽然旁听公民来自各阶层,但“水平都很高”,反映的问题很实际,诉说了基层市民的意愿,也充满了对城市发展的关注。他表示,反映的所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都会认真对待,提交有关部门办理,做到件件有回声。
哈橡胶厂研究所工程师刘丽敏:自从企业停产,我们是空有一身技术没处使。停产企业技术人员应该得到珍惜,希望政府帮我们一把。
道外区居民王秀芝:道外是目前保留哈市开埠“遗貌”最好的地方,有老建筑、老字号、老街老巷,这些都是珍贵的资源,我看道外很有发展潜力。
哈师大大四学生杨丹:哈尔滨市很多市民买房不再挤在市中心,而是选择适宜居住的地点,表明哈尔滨市正在进入“逆城市化”轨道,而“逆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