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抢抓机遇 审慎投资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9-01-15 23:33: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筱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 宋立权委员代表农工党省委发言
  东北网1月15日讯(记者 杜筱 印蕾)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15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6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宋立权委员代表农工党省委围绕抢抓机遇、审慎投资、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发言。

  以下是发言全文: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欧美国家经济萧条的拖累,国际经济环境由热变冷,冲击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我省因外向型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受到的影响尚不明显,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范围不断扩大,将不可避免地冲击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故我们应当未雨稠缪,变压力为动力,把挑战当机遇,深刻领会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实质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做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章。

  一、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科学内涵,将其作为今后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点

  第一,要认清本次的宏观调控是有加强、也有改善。所以,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时,更要注重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实际需求来确定公共投资领域与规模,以达到更好更快发展的理想目标。

  第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不仅是为避开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等涉外压力而开辟的新投资领域,也是中共中央倡导的利农惠农政策与民生工程的再次体现,更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减少城乡差别等方面的重大举措。

  第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过去以出口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多元并列驱动的战略性经济结构,形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方式。

  第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我省现实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和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中和上层建筑中长期积累的矛盾一直没能得到完全和有效解决,可以利用此次经济调整的机遇进行深化和完善。我省可以在改变政府服务、改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规范国企公司产权等方面下精力、出成果,为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再一次解放生产力摸索出成功的经验。

  第五,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历来提倡的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政治进步与安定的基石。我省在此方面有进步、有提高,但要继续努力,加大力度。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基础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建设上要舍得投资

  第一,保增长,离不开调结构。结构性的缺陷,在市场繁荣时容易被掩盖;到了市场萧条时,调整的迫切性才凸显出来。当前,我省的困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原因。一些企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产品附加值低,自然经不起市场风浪。因此,我们保的“增长”,是科学发展的增长,而不是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要坚定地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成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推出新政策,为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等创新型企业创造发展的宽松环境,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便利条件。利用经济盘整时机,补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保增长,扩内需,更要保民生、保就业。从根本上扩大内需需要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如加大公共服务投资,改善社区服务、加强就业培训等。同时,对涉及人民生活的价格问题要慎之又慎。

  第三,加大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要加大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三、紧紧围绕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改善民生和提高对外开放,挖掘潜力,达到保增长的目的

  一是扩大我省农村生产与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消费水平低,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低,且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大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素质提高的扶持规模与力度。总结垦区现代农业生产经验,并结合我省农村的实际,推广到全省农区。要增加公共支出中对“三农”投入的比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扩大我省工业生产能力,挖掘我省城区市场的潜力。要积极扶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特别要加大对生产节能减排型企业、产品自主创新型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在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障重点建设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来。同时,还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要下决心淘汰那些市场前景不佳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并利用此机遇筹划与开展我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工作,调整我省经济布局。要进一步完善全省社保体系,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积极体现国家民生工程的作用。

  三是扩大我省对外开放能力,挖掘国外市场的潜力。要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为基点,依托我省与俄对等边境口岸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双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能力,增强我省以俄远东地区为主、辐射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能力,形成东北亚核心地位。

  四、抢抓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第一,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全球经济不景气,势必会加快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黑龙江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第二,抢抓我省劳动力成本降低的机遇。当前,伴随结构调整,我省农村劳动力将以其成本低而受到青睐。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此,应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黑龙江省资源丰富的优势。我省与俄罗斯相邻,具有承接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有得天独厚的电力、煤炭、石油、木材、土地等资源优势,以及资源导向型的产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制约和影响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地区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真正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

  第四,拉动外向型经济,促进出口。应充分利用好我省资源丰富、对俄罗斯交通便利等条件,鼓励扩大外贸出口,以东北亚为依托,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路云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