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3日讯 《激情岁月》和《灿烂晚霞》是贾士祥近几年主编的两部书,前一部记录的是我省100多位老报人、老广播人、老电视人回顾在岗在位时的沸腾生活,后一部记录着一些老新闻人离岗离职后丰富多彩的“老境”生活。采访中,记者豁然明白:这两部书的名字,其实不正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么!
贾士祥在他出版的一些著作中都这样介绍自己的“简历”:初学修理火车头,当过机车钳工。不久改学新闻,分配到黑龙江日报社,任助理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笔尖倏滑而过的是他30几年的激情岁月,而那是他从23岁进入黑龙江日报到60岁离职的漫漫征程,是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省重要媒体“新闻官”的不凡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此间党报历经数度沧桑变革,他作为亲历者和实践者,无论是在黑龙江日报还是在我省新闻事业史上,都留有一篇篇浓墨重彩的文章。
如今,与年逾古稀的贾士祥提及辉煌过往,总是轻描淡写:“那都是必须那么做的。”且不说报业老总的繁杂业务,也不提媒体领头人的责任担当,让业内同行至今还津津乐道的,都是首创之举: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任黑龙江日报副总编辑、主管生活报的贾士祥,领导《生活报》年轻的编辑、记者上街,开省城“卖报”先河,轰动一时;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的贾士祥,率先改革,报纸由对开4版扩增至对开8版,成为全国省级党报中最早扩版的报纸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以“谷南泉”笔名在《生活报》开辟“世象杂识”专栏,杂文界“黑马”之论一时风生水起,而报社老总如此闲情妙文,更是引发争论热潮……
即将“耳顺之年”时,贾士祥给自己琢磨出来一条离职后的“出路”,读书和写作成就了他“灿烂晚霞”的后半生。他说:“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非常真实的快乐。”1998年后,贾士祥任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没有了办报工作的繁压,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为文,做起这些事来也更加放松和惬意,报章发表后再结集,积久就有了百万字之多。
贾士祥现任黑龙江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笑称自己有个900多人的“大队伍”,全省60岁以上的老新闻人,都是满腹经纶,每人写点东西,集纳成册,虽算不上一部新闻事业史,但跳动的是那个时代最有力的脉搏,见证的都是那时最真实的历史。敦促同辈的同时,贾士祥自己更是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桑榆漫笔》和《杂览漫记》,重新编辑了此前出版过的几本集子而成《世象漫语》(上下卷),还整理出版了一本新闻论文集《新闻漫议》。
贾士祥,生于1937年,河北丰润人。1961年到黑龙江日报社工作,任助理记者、编辑、评论部副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省报业协会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现任黑龙江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