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代表热议“千亿斤粮”增产增收
2009-02-19 09:22: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9日讯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格外引人注目,农业大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梦想,能否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暖风吹动下,借“千亿斤粮”工程全面启动良机顺利实现,当仁不让地成为会议第一大热点话题。

  产粮大县必须有产业龙头

  “产粮大县今后的出路,就在于农业产业化。产粮大县不光要做好增产文章,更要学会做品牌和市场的文章。”小组讨论会上,农业老将、富锦市委副书记郭福山自称抛砖引玉,率先发言。他的话,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郭福山说,回看这几年,在富锦种地,真正富起来的就两种人:一是坚持种水稻的,二是通过结构调整,专业种植西甜瓜、甜瓜、白瓜的。种水稻是赶上了好政策和好价格;结构调整的,则都是走了产业化之路,和龙头企业一起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富锦地大地平,适宜发展水田,却受制于灌区建设落后。现有的580万亩耕地中,水田只有80多万亩,大豆有310万亩。在实施‘千亿斤粮’中,我们已规划通过灌区建设,再发展水田200万亩,如此,增产潜力巨大。第一目标是今年实现粮食总产超30亿斤。”郭福山继续道,“2009年,另一个大动作就是引进‘大龙头’光明集团。这个合作将使富锦受益匪浅。通过在本地建厂成立食品公司,一下子就把光明集团的品牌、资金和市场都带过来了。我们曾算过光明集团在上海的原料基地跃进农场与我们当地农场的效益对比账:跃进农场5万亩地,年收入为5000万元;我们富锦境内有两个农场,耕地面积合计50万亩,是人家的10倍,但每年的租金收入只有三四千万元,这巨大的差异,就是产粮大县的增收空间!所以我说,产粮大县将来的出路就在于产业化,也必须产业化。”

  加工布局事关增收成败

  为加快推进“千亿斤粮”工程,我省部署今年在东部三江平原和中西部松嫩平原建设两个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作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区和示范区。身为全省一号工程核心战区的“一员大将”,佳木斯市副市长黄福清既慨叹这难得的千载难逢好机遇,摩拳擦掌;又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怠慢。

  黄福清说,要实现“千亿斤粮”工程顺利推进,必须将粮食的加工布局同步规划,让加工增值和过腹增值同时开花。

  黄福清讲了他的一个切身感受。自去年新加坡丰益集团落户该市后,带动水稻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稻米加工到稻壳发电到米糠油生产,这下可让我们领教循环经济的神威了;而且有了大龙头,市场就主动找上了门,目前国内每桶‘金龙鱼’中都有佳木斯生产的米糠油,市场之大超乎我们想象。”黄福清说。

  如此经历与体会,如今已变成佳木斯建设“千亿斤粮”核心示范区规划中的一项具体部署: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大龙头,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加工业向流通业扩展,大力发展物流节点经济;组建粮食集团,帮助农民把握粮食市场,实现销售增值。

  专业合作是现实选择

  与佳木斯市引“大龙头”的做法异曲同工,桦南县通过生产机制的创新,破解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的难题,同样找到了农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金钥匙。县农委主任宋长力说,早在接待国家和省有关“千亿斤粮”调研组时,他们就提出了“千亿斤粮能否实现千亿元收入”的课题。宋长力说,粮食增产,落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农民增收跟着,“千亿斤粮”就会变成空话。

  正因如此,他们始终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三增”,贯穿“三农”工作始终。让宋长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非常推崇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显著的“三增”效果,更在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的有力推动作用。宋长力说,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至少有四个方面作用:一是发挥组织作用,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二是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发挥科技推广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四是发挥市场开发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