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讯 哈市市民孙女士认为,良好的信用记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银行在办理涉及到消费者信用记录的业务时,就应该多一些提醒,以免消费者出现信用污点。孙女士说,她经常使用信用卡购物,平均每月的消费额度都在一两千元。一次她在商场刷卡后到银行还款,当时商场的消费清单标明消费额度为1898元,她到银行存入了1900元。但她忽略了还曾在超市刷卡5元钱买了两瓶饮料,结果造成3元钱的欠款,不仅被罚息,而且留下了一次不良信用记录,这直接造成她在申请另一家银行的信用卡时被拒绝。孙女士说,如果银行能及时以短信或电话通知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提醒,那么很多不良信用记录都是可以避免的。
还有市民表示,对于已经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市民,银行在考核时也应该更人性化一点。市民曹先生说,他是因为忽略了加息,有两个月少还了贷款结果造成不良信用记录,他感到很冤枉。他认为,自己不是恶意拖欠,发现后立即足额还清,银行不应一刀切,把他和那些恶意欠款的人同样对待,让他感到很不公平。
记者归纳整理了近百条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多是希望银行的服务能从市民的角度出发,服务更细致些,考量更人性化一点。市民普遍认为,银行在决定客户是否应上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前,应甄别清楚这些客户是一时疏忽造成欠款还是恶意欠款,或是无能力还款。同时呼吁银行建立更加完备的不良信用记录制度,不要光有将客户列上黑名单的制度,还应建立相关取消不良信用记录的制度。
生活报“关注信用身份证”连续报道见报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表示,不良信用记录多是一时疏忽导致的,因此呼吁,银行在考核信用记录时,对那些非故意或情节特别轻微的“失信”行为予以考虑,使服务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