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COOL”成“哈尔滨第三大冰雪文化品牌”
2009-03-09 07:08:4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申志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9日讯 为了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以延伸旅游产业链,让冰雪旅游更具市场竞争力,把冰雪旅游作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一张王牌,2007年底,市委宣传部等主办单位开始打造一台将冰雪与舞蹈杂技相融合、能够展示哈尔滨独具特色城市魅力的大型冰上风情秀,这就是“COOL”。可以说,“COOL”的出现,是哈尔滨冰雪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的一个飞跃。

  去年诞生的“COOL·2008哈尔滨”,让很多人看到哈尔滨旅游文化市场的大好前景。主办单位决心将“COOL”打造成一个经典旅游文化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冰雪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经过两个多月65场的演出,“COOL·2009哈尔滨”观众达41000人次,演出收入达270多万元,被媒体誉为同冰灯、雪雕并称的“哈尔滨第三大冰雪文化品牌”。

  高起点出发:国际顶级包装团队精心打造

  今年的“COOL·2009哈尔滨”借鉴和吸取了许多城市旅游节目的经验教训,高起点出发,聘请国际团队包装这台本土文化节目。

  美国拉斯维加斯CAP演出创意制作公司是曾经包装过享誉世界的“白老虎秀”和“水缸秀”的顶级团队,他们把“COOL”用国际艺术时尚、中国文化元素、地域文化重新包装,用惊险刺激的冰上表演展现哈尔滨冬天的美。通过7名美国编导与演员们的创造,“COOL·2009哈尔滨”有了翻天覆地的华丽转身。蜕变后的“COOL”,服装炫目、音乐轻扬、灯光瑰丽,内容形式中西合璧,极具异域风格,不仅让中国观众赞不绝口,更得到了众多来冰城旅游的外国观众的认同,使它成为哈尔滨冰雪文化在国际上的“代言人”的成色更足。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洪林是戏剧表演方面的专家,他在看过“COOL”后激动地说:“走南闯北看了这么多文艺演出,‘COOL’是最有特色、最让我惊喜的。哈尔滨人用音乐、舞蹈、杂技,把冰雪的魅力演绎得这么好,既有速度、张力,又有美感,实在是太神奇了。这种表现形式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高占祥观看了“COOL”的演出后说:“杂技艺术本来就很难,冰上表演是难上加难,所以成功就会甜上加甜。这个演出对观众非常有吸引力,有地域特色,有民族风格,有时代韵律,是整合文化资源的典范,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大力度宣传:与其他景点构成“旅游金三角”

  由于“COOL”的演出场地青年宫剧场距离雪博会、冰雪大世界都不远,三个地方构成了一个“旅游金三角”,一些观众甚至设计出“雪博会———冰雪大世界———‘COOL’”的游览路线,白天看雪雕,天刚黑时看冰灯,接着欣赏精彩绝伦的“COOL”。

  “COOL·2009哈尔滨”采用了市场化的运营模式,由专业票务公司———久印票务进行票务运作,在全市各大重要商圈设立售票点,与哈尔滨市各大旅游团队挂钩,并动用一切手段向来哈尔滨旅游的中外游客宣传“COOL”。

  由于主办单位也希望哈尔滨的市民能享受到这台高水准、国际化的演出,让“COOL”同时成为一个市民文化品牌,他们特意针对哈尔滨市民推出了便民优惠票。哈尔滨市民可以在全市近60个票点用30至50元的价格购买优惠票,享受自己的文化权益。在春节长假期间,带着全家去看“COOL”成了哈尔滨市民的一个时尚之举。通过市民的口口相传,今年不少单位更把联欢、大型活动的余兴节目锁定为“COOL”,包场让员工都看看这场与国际演出接轨的冰上秀。

  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民营资本注入

  “COOL”的每一个转变,都是哈尔滨冰雪旅游从靠天吃饭到开掘冰雪文化的缩影。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等主办单位希望把“COOL”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打造更多的“COOL”附属产品,把每年两个月的冬季演出季变为全年的常态性演出,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独一无二的常态性旅游节目,成为哈尔滨与周边省市在“冰雪竞争”中的特色砝码,从而带动整个冰雪文化产业链的大发展。

  为了将“COOL”打造成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品牌,加快传统文化向产业文化的转变,主办单位不但对“COOL”扶持鼓励,提供资金,帮助解决问题,还大力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项目。在宣传部门、旅游部门的共同推荐下,今年有120多万社会资金注入“COOL”,很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参与了“COOL”的运作,其中像松雷集团、宝宇房地产等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

  政府引导、民营资本注入,“COOL”的成功运作不但填补了哈尔滨旅游文化市场的空白,更为哈尔滨文化品牌的市场化运作、传统文化向产业文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