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继纯代表 |
东北网北京3月9日讯 记者 曹曦
豆农辛苦,代表心酸。“我今天就以省农业开发办主任的职务、普通代表的身份疾呼:呵护民族大豆产业,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小组审议会场外,记者趁机抓住省财政厅厅长、农业开发办主任李继纯采访,他的一席开场白一下子就让记者凝神静气地倾听起来。
“一粒大豆,小得不起眼儿,背后却关系到百姓的食品安全;大豆产业,这个急需扶助的弱势群体,背后关系到民族产业的振兴、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为来自产粮大省的一名人大代表,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我们也始终把解决粮食生产方面的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几年来,粮食总产连上台阶。”李继纯扶了一下眼镜框。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在粮食和油料安全上并不是高枕无忧,尤其是在大豆问题上,这几年我亲历了大豆产业的兴衰变化,经历了豆油市场价格的起伏波动。今天,就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驱使我提出建议,保护我国大豆产业稳定发展刻不容缓。”说到这里,李继纯代表收起平日和蔼的笑容,加重了语气,满脸严肃。
李继纯说,大豆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上游连接农民,下游涉及市民。豆油、豆粕、豆制品都与民生密切相关,近几年开发的大豆精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推进着医药、保健等产业的发展。不论从民族和民生产业安全考虑,还是从经济全球化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考虑,重视和支持大豆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李继纯代表对大豆产业的关注、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显得力透纸背。
“意义重大,问题也很多。”李继纯话锋一转。他说,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压力,挑战巨大。从生产方面看,尽管我国大豆具有非转基因、蛋白质高的优势,但在大豆生产方面也存在单产低、含油率低、成本高、比较效益差等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2008年大豆亩平均产量211斤,含油率为18%至20%,而国外平均产量在320斤左右,含油率达到22%;大豆生产平均亩成本338元,而国外主要大豆生产国亩成本在200元以内。据物价部门统计,扣除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后,2008年大豆亩均纯收益不仅远低于国外,而且仅为水稻的43%。几十年的财政工作经验,使得李继纯的脑海里存储着大量的数据,重要之处都有翔实的数字佐证,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原因是啥?”“主要是大豆生产扶持政策少,良种应用率和科技含量低,基础条件差,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李继纯代表自问自答。他说,从加工企业看,存在着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业链条短、无序竞争等问题。从贸易流通看,尽管2008年国家采取了大豆临时收储等措施来稳定大豆价格,但农民仍然存在“卖豆难”问题,根源还是大豆市场宏观调控力不强,流通领域缺乏稳定的扶持政策,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
李继纯代表不但给大豆产业号脉诊断还开出治疗药方。他说,“保护我国大豆产业稳定发展迫不及待,我的建议有四条:一是建议对大豆良种实行全面积、全成本补贴,解决补贴标准低,覆盖面窄,良种应用少的问题。二是建议对大豆实行差价补贴政策,通过加工企业对农民进行补贴,解决粮源不足以及国家对临时储备的利息费用补贴和保管损失问题。三是建议加大对大豆行业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扶持内资加工企业,促进民族大豆加工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同时加大对大豆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单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四是建议在支农政策制定和支农资金分配上充分考虑大豆单产低、价值高的特点,将大豆按照当地主粮平均产量折合计算,增加对大豆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妇孺皆知的古诗道出了农民的辛苦,作为农业大省的代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替农民呼吁,只有粮食足,才能天下安;只有农民富,才能社会稳。”李继纯代表以其精彩发言和激情倡议结束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