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4日讯 距离2月4日立春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下周就要迎来春分,然而从2月中旬至今,我省部分地区及哈市连续降下多场大雪,可见冬天并没有“走远”。去冬今春我省降雪量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持续的大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3日,气象专家进行了科学的解答。
3月春雨迟迟不来
市民提出疑问,去年3月哈市已经开始下雨了,今年怎么一直在下雪呢?
哈市气象台的陈莉介绍,今年3月降雪量与往年相比是多了一些,但是去年却是个特例。去年一年气温特高的天气比较多,3月的气温就比较高,所以降雪变为降水,同时比较干旱,所以也造成降水少的现象。正常情况下,3月是容易发生大雪天气的月份,因为处在冬春交替时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所以降水天气多发也就不奇怪了。
记者获悉,今冬我省平均降水量(降雪量)为30毫米左右,比常年多三到四成,这主要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从今年3月份看,截至12日,哈市总降水量(降雪量)累加为10毫米左右,其中我省黑河、大兴安岭、齐齐哈尔北部等地总降水量(降雪量)近20毫米,而每年3月份月均降雪量也仅为10毫米左右。
频繁降雪对未来天气无影响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从去年入冬以来,哈市大大小小的降雪格外多。据介绍,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中旬,哈市总降水量(降雪量)为27.1毫米,是哈市30年来迎来的最大降雪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两倍。
哈市降雪如此频繁,是否对未来的天气情况有一定影响呢?今年春季是否能发生洪水?不少市民面对降雪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据陈莉介绍,现在的天气情况对未来的天气没有直接影响,不能因为目前有大雪天气,就认为未来会出现洪水的情况。在气象学中,不能以前期的天气状况来确定未来某些事情的发生。目前的降雪可以使哈市的空气质量提高,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大量降雪对春耕有利也有弊
频繁的降雪会对农业生产有利吗?根据省气象台统计,整个2月,我省平均降水量仅为5.7毫米,虽然较历年同期偏高,但这些降水无法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各地旱情仍在继续发展。另外,距离备春耕生产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土地尚未开化,降雪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因此对土壤保墒、增墒作用不大。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魏湜认为,倘若降雪量持续加大,将对春耕造成影响,播种的时间也会因此延误。连续降雪使得地表被雪覆盖,对田间种植的冬季作物颇为有利,对水稻种植也有利。但是降雪还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注意。
魏湜介绍,在雪量充沛地区,由于积雪蒸发过缓,会拖后播种期。大量降雪对大棚蔬菜的危害很大。广大农民也要预防倒春寒现象,防止果树、经济林被积雪的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
魏湜认为,今春我省旱情仍将持续,我省农民应做好春季抗旱的准备。在降雪量较大的地区,有关部门应协助农民做好降雪的收集工作,用运输工具将雪水蓄积到池塘、水库中;随着降雪量增加,将增加土壤病、虫、草害发生的几率,农民们应适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使用种衣剂减少虫害,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除草剂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