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3日讯 “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学校周边的小吃摊买零食,可那里的卫生根本没有保障,吃坏了肚子可咋办?”“我家孩子昨天中午在学校边上买了几种油炸食品,回家后胃就不舒服,下午还发生呕吐现象,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因为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胃肠道疾病,点滴后症状才缓解,这些路边摊卖的‘黑食品’太坑人了,有关部门是不是该管一管了。”近日,本报不时接到一些学生家长打来的热线电话。
3月17日中午,记者走访齐齐哈尔部分中小学门前时发现,这里已经被无证商贩围得水泄不通,叫卖声此起彼伏,商贩们将路边露天加工的“黑食品”销售给学生,食品的卫生情况确实让人“捏把汗”。
当日11时05分,某中学南门边的松树林里,聚集了10多名售卖食品的小商贩。销售的食品有炸鸡柳、鸡串、凉皮、盒饭等,他们将街路当成了加工厂,在路边当场加工销售。加工凉皮的妇女将案板支在路边后,当街剁起了黄瓜,再用手抓着凉皮与黄瓜丝拌在一起。一名销售鸡柳的摊主在地上的一个大塑料袋里拿出已经切好的长条形鸡柳,撒上淀粉然后把鸡柳露天摆放在摊床上,任由街路飞起的灰尘落上。记者在现场看到,油炸鸡柳在这里很好卖,都是用纸袋装着,一袋3元钱。学生们你一袋我一袋抢着买。记者买了一份鸡柳和摊主闲聊起来:“你们在这卖没人管吗?”“咋没人管,我们每天要交1.5元的卫生费,每个月还要交100块钱的占道费,要不城管早把我们撵走了。”“那你们有证照和健康证吗?”商贩不耐烦地说:“在这里摆摊用不着证。”
11时30分,记者来到齐齐哈尔大学后身的一处露天市场,此时正值“饭口”,这里卖食品的小商贩更多,有二十多家,一个卖“海鲜一元煮”的摊床距离104路车站仅两三米远,几分钟一趟的公交车每次驶过都扬起一阵尘土,许多学生就在这些灰尘中吃着手里的肉丸。一个卖切糕的小贩也将摊床摆在了公共汽车站前,切糕上面只盖了一层塑料布,塑料布上落满了灰。在卖切糕的小贩身后不远,一个卖卷饼的小商贩竟用刚摸过钱的手给学生卷饼。在点了几样油炸食品后,记者和一位炸鸡肉串的商贩聊了起来,这位商贩向记者透露,他炸鸡肉的油一个月换一次,用他的话说他是干这行里最干净的一个了,别人都几个月一换。记者注意到,这个商贩炸鸡肉时油锅内的油冒的沫子太多,不注意还真看不清炸的是什么。
11时50分,在市职业教育学院正门对面,一个烤鱿鱼的小商贩抢占了有利地形,大声地吆喝着,面前的铁板上放着正在烧烤着的鱿鱼,没有任何遮挡。制作烤鱿鱼的铁板上面掺和着油、灰和泥,实在是令人不堪入目。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个人加工点制作的无证盒饭成为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美味午餐。一到中午放学,个人加工点制作盒饭的人员便忙活起来,将整箱盒饭摆到学校围墙外,等待着学生的到来。一些学校为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并没有敞开大门,商贩们就通过学校的铁栅栏向校园内的学生出售食品。记者询问一些学生是否考虑过这些路边食品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大多学生对此反应十分淡然。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校园周边摊贩还有出售凉皮、夹馍、拌菜、炒饭、鸡肉串、烤地瓜、烤香肠、烤冷面等多种食品。这些食品多为现场加工,加工地点都在街路边。街路上行人和车辆十分稠密,这些露天经营的摊贩缺少必要的防尘设施,加工原料的来源也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