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交通厅直属单位认真清理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积极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问题,努力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省公路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狠抓整改落实。一是认真组织制定《黑龙省公路局监管公路项目管理办法》,探索实行总监负责制、定期例会和通报制度,履行好监管职能。二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黑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筹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三是实行公路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分开,按完成进度、质量实行计量支付;建立自然灾害快速反应机制和预防性养护预备计划制度,加大养护投入和监管力度,促进全省公路养护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是积极协调省人大立法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公路条例》,明确县、乡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责任主体的责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结合、专职与协管结合”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运行机制。五是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实行计划到县、拨付到县。为避免单项超支或挤占资金现象发生,在资金拨付时协调省厅同时寄发资金拨付明细表。
省航务局从加快水运建设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理顺水运建管体制,推出相关制度办法。出台了《黑龙省航务局加强水运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工程建设管理、工程造价和水系规划等相关措施办法,强化水运工程建设管理。出台了《黑龙江省航务局加强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强化水运规划、计划和前期工作,明确了对航道、港口、航电枢纽和江海联运等水运建设规划、计划和前期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此外,正在陆续制定《加强水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加强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定》和《加强港口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定》等22项制度办法,努力构建水运事业科学发展制度保障体系。
省运管局以解决影响和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实行党委成员分片联系和运管处长例会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机制。二是实行行业年度责任目标管理机制,目标逐级分解,定期考核。三是启动黑龙江省运政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工作流程,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四是在服务质量招投标工作中实行质量信誉管理,制定了服务质量招投标工作方案,明确了投标企业对招投标线路的市场调查、市场准入条件等。五是结合市场优胜劣汰,完善道路运输退出机制。试点推行长途客运线路整合政策,在解决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过多、企业难以自主经营等问题的同时,依据质量信誉管理情况,按照《合同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行业退出机制。六是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机关制度。
省收费局围绕服务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服务全省交通加快发展大局,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已拟定我省高速公路区域化管理工作方案,为切实保证我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做好前期各项基础工作。成立了局制度建设办公室,重点围绕收费、养护、路政和物资采购、干部人事管理、奖惩机制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完善了《黑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管理、法制工作考核办法》及《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文明收费站工作标准化细则》等11项制度办法,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省高建局将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着力点,对现有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废止与交通建设“战时”新体制不相适应的制度2项,完善制度89项,新制定制度14项。汇编了《黑龙江省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分“工程、技术、安全”、“党务、纪检监察、文明建设、信访、综合治理”和“人事劳资、财务、审计、办公室”三个部分,包含规章制度103项、工作程序31项及相关法规和知识,形成了自上而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实施工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