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2日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冰城大街小巷随处挂满了节日里传统挂件纸葫芦。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端午节挂纸葫芦是北方人的传统习惯,手工扎制纸葫芦最早便是北方民间艺人创造的。可近两年,北方民间老手艺渐失传。今年,哈尔滨市场的九成纸葫芦是南方运过来的。
端午节前夕,记者在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看到,各式各样的葫芦上市,可包括纸制、布艺、丝绸、珍珠串等十余种葫芦却几乎没有多少产自北方。据哈尔滨市文联民协负责人介绍,哈市艺人制作纸葫芦的手艺渊源流长,老道外区制作纸葫芦的习俗已有百年历史。最初时是由手工画匠创造的,经过演变,逐渐成了端午节的吉祥物品。作为一种民间手工工艺品,纸葫芦要经过裱板、定型、染色、倒线、粘合、成型等20多道手工工序。在老道外曾有不少技艺高超的老手艺人,经过他们的创新,纸葫芦的样式从“老三样”发展到40多个品种,最大的纸葫芦高1米,最小的只有5厘米高。
据一位有着30年纸葫芦制作经验的老艺人介绍,过去都是他母亲在每年端午节前制作一些纸葫芦应应节气,多余的卖点小钱儿。渐渐地,纸葫芦成了气候,一到端午节前小商贩们就上门来要货。就这样,由节前自家做一点玩儿,变成了季节性的作坊式生产,而“挣小钱”也随之变成了“赚大钱”。
过去哈市道外区南小六道街曾有过葫芦一条街,几年前从南小六道街延伸到丰润街,共有几十家纸葫芦店都是自己扎制葫芦卖,每年制作纸葫芦上千万个。这些纸葫芦被各地批发商运往全省各地,直至最北部的漠河,还曾出省销往长春、沈阳、锦州及河北、山东等地。2007年,曾有本地媒体报道,当时仅道外区丰润街的纸葫芦批发一条街就有40多家纸葫芦制作作坊,每年生产纸葫芦近5000万只,年创产值达千万元,但近两年来很多小作坊却逐渐消失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随着道外搬迁,手艺人渐失传,很多南方人就将北方手工扎制葫芦的艺术借鉴过去,改变了古老的手工制作法,用机器简单快速加工。南方人还创新出布艺、丝绸等新型葫芦,到端午节前大批运到北方销售,价钱比北方手工制作的还便宜,这样使单一的北方纸葫芦逐渐被淘汰,现在端午市场上的纸葫芦基本都是南方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