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高考作文技巧(下篇):妙用修辞表达有气势
2009-05-13 14:27:1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张苑勋

  张苑勋是哈尔滨市市级骨干教师、黑龙江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在第五届全国省会城市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曾被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室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聘为全省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被哈尔滨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聘为全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培训班”主讲教师。被聘为东三省青年教师课堂大赛选拔赛评委。

  【核心提示】

  我们与人交往,看重的是他的风度、气质,文章也是一样。古人云:“文以气为主”,“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的气,指的就是我们把胸中蕴积的意思形成文字时的气势。作文的文采有时就表现为写得有气势,如何写一篇有气势的高考作文?张苑勋老师告诉我们胸怀大志、善用修辞、选材大气加上文辞简洁,就能写出评卷老师青睐的好文章。

  蘸着真情写壮志

  诗言志,不言而喻,文章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宽阔心胸的人,很难写出大气的作品。古今中外把文章写得气魄雄浑的,多为慷慨壮志之人。一个人志存高远,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坦荡无私,有以奉献为快乐的情怀;侠骨豪情,有敢与帝王平起平坐的无畏;忠肝义胆,有视富贵如浮云的洒脱;自信自强,有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练达;不屈不挠,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德性。那么,他就可能写出让人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的文章。正所谓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志,“下笔则烟云飞动,落纸则鸾回凤惊”。以写秋为例,古人多是悲秋――凄凉感伤,而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笔下却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充满了改天换地的豪气。为文者,气为先,如果能胸中豪气凌云,那么我们笔下的文章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英雄气象,“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从这一点上说,要达到语言有气势,文笔的好坏则并不是最主要的了。

  另外,要想写出有气势的作文,我们必须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胸中情如海,才能笔底思如潮。没有火,矿石不能化为铁,铁也炼不成钢。没有真情也就没有好文章,更不要说写出有气势、感染人的好文章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人生都能保持一种旷达的热情,不向厄运低头,也会造就有气势的好文章。苏轼在一生中被一贬再贬,但是他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劲头,凭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终创豪放词风。


 

  妙用修辞造气势

  要想使语言表达有气势,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反复、排比、反问等,能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

  夸张这种修辞方法一般重在情感的抒发,而不在事实的记叙,所以能给人很深的印象。例如项羽说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楚霸王力能扛鼎的气势。

  反复,不管是连续反复还是间隔反复,都是在有意地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也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自己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感情。比如《保卫黄河》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充满了战斗豪情,作者把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比喻为“黄河在咆哮”,两句连续反复,读起来铿锵有力,音乐性和形象性极强。结尾四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有节奏,有旋律,既充分体现了军民的战斗决心,又给人一种音乐美的感受。

  排比,使平列的多层内容和多层形式统一起来,整齐匀称、音律铿锵、节奏感强。这种修辞方法能一气呵成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感情;还能够扩充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气势――论述则周密深刻,抒怀则强烈浓重。其表达效果与古代“赋”中的铺陈手法相当。例如:“当毕达哥拉斯选择阳光而抛弃凯撒时;当庄周选择‘掉尾于田间’而抛弃宫阙时;当张狂的阮籍长啸山间,潇洒的嵇康轻抚《广陵散》,淡泊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时──两个重逾千斤的方块字浮出水面:个性。”这里的几个排比句环环相生,丝丝入扣,一气呵成地引出了个性的话题,有气势,也很有感染力。

  反问则能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辩,因此比正面表态更有激发鼓动的力量。反诘语气的运用,容易集中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加强语言力量的效果。

  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方法,那么文章的语言很容易就能有气势。但是要注意,夸张不要没有了客观基础,反复不要变成了重复啰唆,排比不要让人感觉在生拼硬凑,反问不能到处滥用。

  题材大气见素质

  除了表达技巧外,要想使语言表达有气势,我们还要注意选材:要选择那些具有阔大意象的事物融入我们的文章,通过景物、事物的搭配组合形成文章的气势。

  李白的诗句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他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长江;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大江,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

  曹操的诗也因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而显得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比如他的《观沧海》,描绘大海的壮阔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空悠远,境界开阔,显示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我们还可以回想一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作者在“望”字之下,以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营造出大气磅礴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我们在构造作文时,应该学习前人,在文章需要的地方多选择并描绘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具有雄浑气象的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容易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气势。


 

  文辞练达意无止

  秦牧说:“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那样的感受。”这话很有道理,但绝不是说,只有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大量的铺陈叙述才能达到语言表达有气势的效果。相反,有时简洁更易于形成气势。“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古今中外许多大家都论述过文风简洁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只想澄清一个认识,那就是喋喋不休是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并不会使语言有气势。严羽说:“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拖泥带水的文字永远不会让人感觉到掷地有声的气势。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写到成吉思汗回复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的战书,只有六个字“你要战,便作战!”读来真是让人慷慨激昂、意气奋扬。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语虽简却感激悲壮、语短意长。千百年来一直使我们对临危赴命、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神往不已。

  语辞的雄伟健壮,遒劲有力,能表现出开阔的境界和磅礴的气势。要靠我们在选择词语、句式、辞格和音律上下功夫,要靠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狂风暴雨、金戈铁马、惊涛骇浪有敏锐的洞悉与体察。更要紧的是,要想写文章的时候能够“笔下走风雷”,我们必须“志当存高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