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2015年哈尔滨基本建成龙头“五区”农民纯收入超万元
2009-05-15 08:34:4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季佳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5日讯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会议审议通过的《哈尔滨市贯彻落实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哈尔滨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预期到2015年,将哈尔滨基本建成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对外开放前导区和“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

  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优势战略产业占工业总量八成以上

  【目标】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4个优势产业和4个战略产业总量占工业总量比重保持在8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任务】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网络化和系统集成化,改造医药、石化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提高新材料、新能源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4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4个战略产业,构建“4+4”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飞机制造、风电设备、铝镁合金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电工业、现代医药工业、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强力推进哈动股份核电装备国产化、哈空调超高压电力变压器和风电机组、东安自动变速器、哈飞直15通用直升机、中煤龙化100万吨甲醇及后续产品、东轻公司超大规格铝板带材等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以做名牌产品、创名牌企业为核心,巩固提高已有品牌,培育创造新兴品牌,着力打造“国字号”、“龙字头”品牌企业,形成一批拥有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群。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实施清洁生产,突出抓好冶金、电力、能源、化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不断提高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水平。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

  【目标】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全面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700亿元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任务】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都市型、近郊型、远郊型农业3个圈层,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到2015年建设规模连片高标准粮田250万亩。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有机米、有机奶、有机肉、有机菜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和保护力度,培育有机、绿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中等规模以上养殖小区达到1000个。依托资源优势,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产业,重点推进哈开发区、双城、宾县、呼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按照生产园区化、经营公司化、体制合作化、体系产业化要求,重点建设稻米、大豆、玉米、乳品、生猪、肉牛、肉蛋鸡、蔬菜、食用菌、林木10大产业带,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抓好友谊、倭肯河、龙凤山、香磨山、西泉眼、白杨木等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快拉林河、蚂蚁河、呼兰河等中小河流的河道治理,力争2010年完成松干堤防消险加固、升级达标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扶持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园建设,增加大型机具保有量,到2015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9%以上,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推广三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3年内基本实现水稻大棚育秧。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哈达、金谷、新胜等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0%

  【目标】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60%,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和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

  【任务】集成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势,启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创新4项工程。积极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安全6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在做实做强30个技术联合体的基础上,发展风电机组总装、LED照明、混合动力汽车、现代农机装备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链。积极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电站成套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带动香坊区发电设备配套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发电设备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哈尔滨汽车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利民新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联盟和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实现制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火炬计划哈尔滨抗生素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抗生素原料药和新型制剂技术研发,保持哈尔滨市抗生素类药物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南岗区为重点,以科教资源为基础,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整合、集成、创新、应用优势科技资源,探索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知识创新区建设,打造集聚创新、研发、孵化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对外开放前导区

  对俄贸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目标】东北亚重要经贸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面向东北亚的重要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打造“全国对俄经贸中心城市”,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中的龙头辐射作用更加突出,对俄贸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任务】在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中发挥重要陆路门户作用,强化面向东北亚的产业集聚和出口加工基地功能,建设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林木加工、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基地。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哈尔滨段建设步伐。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强力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牵动作用和对俄进出口商品集散作用,努力扩大名牌商品出口,逐步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腹地延伸。积极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以“中-俄-中”的运输方式扩大对外运输综合能力,加快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发挥哈尔滨内陆港国际联运优势,为扩大对俄经贸提供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加强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在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以机电、高新技术和医药等产业为依托,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以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比重。

  “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

  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6%

  【目标】全面树立“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总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建成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旅游集散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综合旅游目的地。

  【任务】完善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和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组建旅游投资集团,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游客集散地与旅游服务中心。做强冰雪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冰雪艺术,完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3大冰雪主题公园,建设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冰雪艺术馆和广场、街区冰雪艺术精品,建设松花江、马家沟、阿什河冰雪风光带和冰雪艺术画廊,在群力新区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世界首个集冰雪艺术、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室内冰雪乐园。以亚布力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现有比赛场馆为依托,积极申办冬奥会和大型国际赛事,进一步提高冰雪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升冰雪运动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以冰雪资源、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冰雪艺术为主题,以北纬45°线上国家为合作经济圈,加强国际交流,努力实现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开发夏季旅游拳头产品,突出夏季避暑胜地品牌,整合夏季节庆活动,精心打造“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突出城市风情特色,系统开发松花江水上游憩带和松花江生态景观廊道,着重开发大型水上游船项目和沿江休闲避暑旅游产品。在太阳岛风景区“原野风光”、“冰雪文化”、“欧陆风情”旅游功能定位中,适度增加休闲和度假功能,打造城市内夏季旅游第一休闲区。采用“文化+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的综合休闲业态模式,以中央大街为主轴线,打造欧陆风情文化主题街区。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打造平山、二龙山、亚布力、帽儿山4个旅游度假地,开发凤凰山、龙凤山、丹清河、兴隆森林公园、方正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构建环城自然风光游憩带的空间网络,形成北方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加快音乐厅、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cool风情秀演艺基础上,突出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文化特色,彰显高雅艺术气质,塑造本土文化娱乐品牌。

  同时,要积极主动参与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建设,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并延长产业链,形成以煤化、水电、风电等新兴能源工业为主导的煤电化产业体系。借助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发挥森林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