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记者寻找600年前的丝路 拜望研究东北亚丝绸之路学者
2009-05-21 22:47: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力 张育新 刘丹 李红阳 张晓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溯风千里——寻访东北亚丝路日记(一)

东北网、《新晚报》记者在开原古城始建于元朝的寿宁寺内采访

东北网记者拍摄寿宁寺古塔

  编者按:600年前,沿松花江至黑龙江下游,有一条联结明王朝内地的丝绸之路,它的开创者为明代宦官亦失哈。繁盛时,赏者贡者络绎于途。然而随着时间的消逝,亦失哈连同他开创的丝路,都漫漶在历史的尘烟里———

  东北网5月21日讯 开篇:寻找600年前的丝路

  新晚报记者赵力 张育新 东北网记者 刘丹 李红阳 张晓军

  5月20日,这是我们出发的日子。

  600年前的今天,永乐七年闰四月癸酉,明成祖朱棣在他的御案上签署了一道敕书——在黑龙江下游奴尔干地方设立奴尔干都司。而我们将要去寻找的东北亚丝路,其主要目的地就是远处黑龙江下游的奴尔干。这个日子不是我们的特意安排,而是一种无意中的巧合。宿命地说,这或许是一种昭示。朱棣签署完文件,看着一片葱翠的窗外,想像着几千里之外,那片葱茏的土地,将逐渐归附大明王朝,心里一定是踌躇满志的。两年后,他命令宦官亦失哈,首航北海,去那里设立都指挥使司,不经意间开创了一条东北亚丝绸之路。

  亦失哈十上北海,也就是奴儿干,其壮举与意义几乎与郑和下西洋比肩。在当时的朝廷上下,其地位也似乎也不在郑和之下。然而,经过600年变迁,如今现实中亦失哈的地位与郑和判若云泥。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国际国内掀起一股郑和热,而亦失哈几乎被历史所遗忘。

  黑龙江的历史与文化,是不应该忘记亦失哈的,那是黑龙江文明史上最浓重的一笔。

  溯风千里——寻访东北亚丝路日记(一)

  丝关觅古——寻访东北亚丝路日记(二)  


东北网、《新晚报》记者踏查双楼台

被当地群众称为“双楼台”的新安关遗址

  漫漶的丰碑

  要寻找东北亚丝绸之路,首先要“复活”亦失哈。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我们这个生活在明朝的“老乡”,名字与事迹一样陌生。

  亦失哈,海西女真,是我们松花江流域人氏。亦失哈为宦官,是一种偶然。当初,朱棣作为燕王的时候,纳海西野人女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之女为妃,亦失哈跟着入了王府,当了宦官。朱棣起兵,夺了皇帝位,历史上称为明成祖,亦失哈跟着水涨船高,进了皇宫。

  据记载,永乐三年六月,太监郑和等奉旨通使西洋,耀兵异域,以示国威,开启了七下西洋的大气象。4年之后,永乐七年的闰四月己酉,永乐帝的目光转向东北,诏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与兵二百护印。奴儿干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地苦寒,不生五谷,为野人女直、吉列迷、苦夷诸族所居。元设东征元帅府,乃流放地也。

  永乐九年春天,郑和首下西洋的6年之后,永乐帝命令亦失哈打回老家去,在松花江上乘巨船二十五艘,到奴尔干招抚人民,并设都指挥使司。或许在永乐皇帝心中,亦失哈上北海与郑和下西洋一样重要。亦失哈的船队是相当浩大的,每船载粮、酒食、丝绸、器物逾六十吨。船队在吉林船厂启航,沿着松花江一直扬帆黑龙江,自海西抵奴儿干。沿途宣天子诏,所经卫所皆恭顺,召集诸酋,縻以官赏,弗提卫指挥佥事秃称哈等许多海西女真头目,自愿往从之。及至奴儿干,也就是今天俄罗斯蒂尔,设立都指挥使司,大赍而还。

  到北海招抚,成了亦失哈大半生的事业。他勤劳二十五年,事四朝,锐气不稍减。到了万历朝,共在奴儿干都司辖区建卫三百八十四、千户所二十四,所任都督、都指挥、指挥等不可胜数,朝贡不绝于途,其功业可谓大矣!然则,亦失哈是什么时候迷失的?大概与清朝纂修的《明史》有关。清朝大学士张廷玉主修《明史》,他对明朝经略东北诸人诸事讳莫如深。在《宦官传》中,极力褒扬郑和七下西洋,而绝口不言亦失哈十上北海。我们大胆地设想,这是张廷玉揣摩圣意的结果。亦失哈十上北海,抚谕的对象包括野人女真。野人女真乃满族的前世,亦失哈的多年经营,有“矮化”满族先人的嫌疑。张廷玉实在不好拿捏这段历史,所以刻意回避。有了这种刻意回避,使得亦失哈的旧事不足考,文献不足征。又经过数百年,亦失哈这个黑龙江历史上的名人,渐去渐远,背影模糊了。


东北网记者、《新晚报》在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采访古丝关遗址附近的居民

   历史上的寻找

  在寂寞了数百年后,清末学者曹廷杰,翻拣出了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让亦失哈的往事,再度成为人们考证的热点。

  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历史的著名史学家,也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在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进行实地考察的中国学者。曹廷杰的这一考证,得益于今天依兰县一个“热心公益好市民”的帮助。当年,曹廷杰来到清代著名丝城“三姓”(依兰县)时,当地商人王守信告诉曹廷杰,在黑龙江下游特林(今俄罗斯蒂尔),有两块石碑。他哥哥王守礼、王守智曾到了石碑所在的地方,想要弄两张拓片,但被俄国人阻止了。曹廷杰听了这话格外兴奋,请王守信为向导,一起踏上了黑龙江下游的考察之旅。草莽蓁蓁,江水荡荡,可以想见,他的考察之旅充满了艰辛。

  他们顺松花江而下,风餐露宿,一路到达伯力,再沿着黑龙江抵达特林。在那里冒险拓下了两块石碑的碑文——著名的“永宁寺记”,并画出了两块石碑的图形,详尽记录了碑址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详细地形。拓下碑文后,他们返至伯力,沿乌苏里江逆水而上,过兴凯湖,经红土岩,由旱路抵达海参崴,坐船到达岩杵河海口,于10月15日返回珲春边防营。曹廷杰的这次行动,前后历时129天,往返行程1.6万余里,沿途访问了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尼夫赫族、乌绩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于是,曹廷杰根据永宁寺碑拓片,释出《永宁寺记》362字,《重建永宁寺记》344字,使尘封于历史的亦失哈奉旨巡视奴儿干的事迹,重新浮出水面。

  第一块石碑,立于亦失哈第二次巡察奴儿干的明成祖永乐十一年。亦失哈为了宣扬明王朝召抚极边的功德,奉旨建永宁寺。取名“永宁”,则是祈愿奴儿干地区与人民永世昌宁。难能可贵的是亦失哈立下了这通石碑,石碑额题“永宁寺记”。碑文首行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全文记述了他奉旨巡视奴儿干,抚慰各部民众,以及修建永宁寺的情况。此碑的正面为汉文,阴面为女真文和蒙古文。碑身左右两侧分别刻写汉文、女真、蒙、藏四种文字的“六字真言”。

  第二块石碑立于明宣宗宣德七年。这次,亦失哈以钦差都知监太监身份最后一次到奴儿干巡视,发现“永宁寺破毁,基地存焉”,于次年春天重建永宁寺并又刻石立碑,名为“重修永宁寺碑”。同样用汉文、女真文、蒙文镌刻铭文,即《重修永宁寺碑记》。因为此碑是刻立于明宣德年间,后世称之为宣德碑。

  永宁寺碑的重现于世,让这段被历史遗忘的亦失哈史迹再次为人所知,但是还远没有真正的“复活”,亦失哈和他的丝绸之路沉默了将近500年。


东北网记者在开原南关外采访拍摄

 

  拜望东北亚丝路“第一人”

  当代研究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学者,以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杨旸为第一人。我们出发的第一站到达长春,拜望这个对东北亚丝绸之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老人。

  老人身体欠佳,还是满怀热忱地接待了我们。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老人连说两个“功德无量”。老人告诉我们他心中的一个大秘密,在日本讲学期间,他在北海道的一家博物馆发现了中国清代的丝绸,上面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爷爷曹寅的押记。杨旸老师说,日本北海道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丝绸上,有这样的字样:“苏州织造臣 曹寅”。老人多次向馆方提出请求,得到馆方的许可后拍下来一张照片。由于与日本方面有协议,需要日方发表学术论文之后杨旸才能发表,所以恪守学术道德的老人没有让我们看到照片。杨旸说,曹寅监制的丝绸,就是通过东北亚丝绸之路辗转到的日本。这是我们寻访第一天最大的收获。

  说到研究东北亚丝绸之路,老人说是受到《明实录》的启发。《明实录》中多次提到亦失哈上北海,但是《明史》却没有记载。杨旸的研究计划被列入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应日本方面邀请,杨旸去日本讲学两个月,亲自考察了日本的虾夷锦文化,他跑了北海道16个博物馆,发现了很多重要线索。杨旸认为,虾夷锦到北海道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当年的官赏,一个是民间贸易,包括用官赏的丝绸做贸易。杨旸提出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苏州、江宁——渤海口——开原(丝关)——吉林船厂——海西东水路城站——奴尔干——库页岛——北海道。

  杨旸老师让我们欣赏了由他带回的日本阿依奴人穿戴虾夷锦的图片,阿依奴人是日本的少数民族,其先祖是生活在北海道的虾夷人。图片上的中国元素非常分明,蟒袍上的云水图案和龙型图案,鲜艳庄重。杨旸这样肯定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促进东北亚经济发展之路,一条友好和谐之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告别杨旸,我们赶往下一站,继续我们的寻访之旅。我们有这样的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回黑龙江省历史的断代。

  这将是一次破冰的历史文化之旅。

  这将是一次中国古代丝绸的探索之旅。

  这次活动能有所发现么?又能发现什么?都是未知数。

  无论如何,我们注定要行走,惟行走才有发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

【专题】溯风千里 寻访东北亚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