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 一个出生六个月,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因重度肺炎分秒都离不开氧气。就在这样危重的情况下,5月29日,从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转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途中,经医务人员、机组人员等多方人士爱心接力,平安到达北京。昨日,从北京儿童医院方面传来消息,患儿刘文博已在该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5月12日,患肺炎的小文博从龙江县医院转至市第二医院治疗,医生诊断其为双肺大叶性肺炎。当时入院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呈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直接导致心衰、呼衰、心肌炎等症状。在市第二医院治疗10多天中,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精心特护,虽借助呼吸机,但小文博病情仍不见好转,因缺少先进设备,肺部结块痰液无法吸出。儿科主任于岫岩告知孩子父母,像小文博这种情况,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做显微支气管镜冲洗治疗,目前仅北京儿童医院有这种先进仪器。
小文博父母商议后,决定不放弃希望,欲抱着孩子赶赴北京治疗。可小文博一刻也离不开氧气,父母又不会使用复苏囊给孩子供氧,这使小文博父母犯了难。让其父母独自照顾小文博吸氧,于岫岩主任也不放心,遂决定一同前往。
5月29日,刚下夜班的于岫岩主任没有休息,与孩子的家长办理好手续后,一同前往机场准备登机。安检人员发现孩子病情较重,且携带属易燃物品的氧气过多,不予办理登机。上不了飞机,对小文博来说如同等待死亡。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文博,母亲瘫倒在地,嚎啕大哭。
获知患儿小文博上不了飞机的消息后,市第二医院院长施莹立即赶到机场,马上找到机场值班经理协调此事。值班经理请示机组人员,之后又向海航总部请示。经过上一级批准,40分钟后,在机场值班经理与施院长努力争取下,小文博及其父母与于岫岩主任一同登上了飞机。当载着小文博的7624次航班在齐齐哈尔机场起飞时,已晚点15分钟。
一路上,于岫岩主任一刻不停地用复苏囊对小文博实施抢救。机组人员专门让出两排座位,让小文博可以平躺,两名空乘人员跑前跑后,不时询问需要什么帮助。为小文博准备的9袋氧气,在登机前就用了4袋,飞机起飞后不到一小时,其余的5袋氧气也用完了。如果没有氧气,登机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小文博生的希望也就成了泡影。就在小文博父母和于岫岩主任心急如焚时,空乘人员及时搬来了在紧急情况下为乘客使用的氧气筒,小文博化险为夷。
飞抵北京后,在机场医务室里,借助医务室的设备,于岫岩主任又为小文博进行了吸氧。还在飞行途中,空乘人员就与北京医疗单位进行了联系,当小文博一行走出候机厅时,已等候在那里的120救护车立刻载上小文博驶向北京儿童医院。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的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医生陈丽英,已先期为小文博联系好了住院事宜,小文博于当日18时30分被送入急诊病房。
截至记者发稿时,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陈丽英医生。她说,小文博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呼吸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