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重走黄金路 再寻古驿站”采访团走进呼玛县鸥浦乡
2009-06-21 23:13:1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李富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1日讯(大兴安岭日报记者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早在1906年就以其倭西门卡伦形式设立起来的鸥浦乡,百余年来,见证着清朝、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更替;经历过被日寇欺辱、被土匪袭击的动荡;抗击了中苏军事冲突中苏军的觑觎和入侵;如今,这里英雄的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路上。

  小小鸥浦乡的百年发展史,在真切地展示着中华儿女在列强面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展示着英雄的人民为着保卫祖国不畏强暴的豪情壮举;也演绎着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无数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

  鸥浦乡原名倭西门,又称鄂西门,因倭西门常有成群鸥鸟飞落栖息而得名。乡内地势西高东低,多为山地、丘陵,一面靠山,三面环水;黑龙江沿岸分布着小平原,有林地114113公顷。天然草场有18667公顷。矿物资源蕴藏以黄金和煤炭最为丰富。主要山峰6座、河流16条、岛屿16个,著名的吴八老岛就在三合村黑龙江中距岸200米处。

  清光绪32年(1906年),清政府在沿江设置卡伦,倭西门卡伦设在黑龙江中老街基岛上。1914年7月1日,设呼玛县属倭西门县佐。1929年4月6日,黑龙江省政府令,倭西门县佐从呼玛县划出改为鸥浦设治局。同日,黑龙江省政府复训令,将鸥浦设治局改升为鸥浦县为丁等县,倭西门村改为鸥浦村。

 

  鸥浦设县后,管辖察哈彦、依西肯、安干卡。东部边界沿黑龙江南至兴胜口、北至今漠河县的马伦,全长250多公里,面积8498平方公里。1934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鸥浦后为防止鸥浦县人民被苏联“赤化”,遂于1936年(伪康德3年)强迫鸥浦县城弃址迁移至下地营子(今鸥浦村)。

蔡秀芝 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在这个乡里,我们见到了已经79岁、有着俄罗斯血统的蔡秀芝老大娘。这位跨越世纪的老人,虽然脸上布满沧桑,眼睛已经暗淡无光,但对当年的事情记得还是那样地清晰。她给我们讲述起了鸥浦当年的浮华与沉寂。


  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这里曾经有过8街9巷,修筑过的中心街广场;也仿佛看到了那时这里的一簇松林坛,还有那移植而来三四米高的苍松翠柏;在这样的一个小镇里,商店、学校应有尽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这里遭受了兵灾匪祸,镇容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破坏,镇容从此萧条寂寞,到处蒿草丛生。

  鸥浦县解放后,这里设立了鸥浦区; 1985年1月1日,省政府批准建立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鸥浦乡址迁回鸥浦村。

  1969年,三合村军民抗击苏联军队的武装挑衅,在保卫吴八老岛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村”光荣称号。

  1983年起,全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2001年起,鸥浦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调整经济结构为主,重农兴牧,发展私营,拓宽市场,培植财源,改善信息、交通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振兴乡域经济,造福全乡人民。调整全乡种植结构,压缩传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西瓜、向日葵面积,推广寒地花生、地瓜,种植中草药,山野菜,使其占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如今,这个乡除发展农业以外,还充分利用天然草场优势,全力推进以绒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人对家乡的眷恋,也同时感受到了对家乡经济建设要大发展、快发展的热切盼望。鸥浦乡虽然是呼玛县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但因为这里地处边境,交通闭塞,属于“老、边、穷”乡镇。目前,这里的工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今,这里甚至还没有长电,只靠自己的小电机发上一二个小时的电,什么电器都不能使用。

  当老人听到陪同我们采访的当地领导说,这里很快就会通上国电时,她兴奋的泪花似乎就要流了下来。据说,这里已是呼玛最后一个没有电的乡村了,这里的百姓曾为保卫祖国默默地做着牺牲和奉献。可是,他们却还要连最普通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

  是啊!为着全国还有许多的这样农民,我们应该努力将经济建设提速,让他们能够与先进省区一样,早日享受到社会主义的小康幸福生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