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鸡西突出实践攻艰克难根治民生“后遗症”
2009-06-25 15:25: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鸡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兆力

  东北网6月25日讯 (记者 孙晓锐) 鸡西号称“煤城”,煤炭开采超过百年。历史上“重生产轻生活”,民生欠账严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紧紧抓住百姓所想、所盼、所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争一次性把历史欠账补回来。”采访鸡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兆力,几句开场白,道出大作为。

  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确保百姓得实惠,作风是保障。为此,鸡西市进一步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大兴调研之风,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王兆力说,百姓“老大难”,就是政府的“攻坚战”。鸡西百姓的最大心病是养老、医疗、住房问题。5年来,鸡西连续5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为14.3万名改制并轨企业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率达97%。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每年扩面近万人,将近3.5万名混岗大集体职工、未参保集体企业在岗职工和超龄退休人员、国有企业漏保职工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04年增加5.4万人,参保率达96%。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鸡西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供养标准每人每年超过5000元,并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三市(县)中心敬老院投资1400万元,今年可全部竣工。

  建立和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城镇职工住院和大病救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上调到每人每年5万元、10万元,个人负担比例平均下降15%。接续医保关系15.2万人,将2.6万余名特困国企和政策性破产国企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保。2008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4%。将少年儿童、青壮年非从业人员、低保对象、在校学生、重度残疾人等整体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范畴,2008年37.3万人参保,参保率85%,今年力争达到90%以上。2008年,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46万人,参合率94.5%,50万人次受益。今年,新农合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补偿封顶线调高到2万元。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在校学生及政府确定的其他困难群体纳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总人数20万人,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基本实现“应助尽助”。加强社区卫生、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工作,经省卫生厅调研,鸡西市医疗费用为省内最低。

  鸡西市“两棚”改造总任务917万平方米。去年,开工115万平方米,竣工51.3万平方米。其中,煤矿棚户区改造率先完成省里下达的当年开竣工计划、第一个达到入住条件。今年,改造任务213万平方米,已全部复工或落实任务。去年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3233户,今年已落实1万户,明年可基本完成。2004年竣工的采煤沉陷治理一期工程开全省先河,共完成投资1.8亿元,安置居民1887户。二期工程计划投资9亿元,建设住宅及配套工程62万平方米,安置居民8959户。已完成投资7.8亿元,建成57万平方米,安置居民8218户,今年可全部完成。4年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1万平方米、4500户;发放廉租房补贴5621万元,惠及2.4万户低保家庭;建设廉租房524户、1.9万平方米,今年计划配建2800户、14万平方米。

  据统计,5年来鸡西市市级财政每年用于偿还民生欠账的投入都超过1.5亿元,治愈了一批严重的历史“后遗症”。2008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4.2亿元,占总支出的24.2%。今年1至4月份,这一数字高达6.1亿元,占总支出的46%。

  解决民生问题,“靠山”是发展。王兆力告诉记者,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层层签订责任状,大项目建设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情况汇报会每月一次,狠抓工作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今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鸡西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保增长、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发展。1至4月份,59个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已开复工25项,完成投资3.74亿元。积极培育旅游、房地产、金融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煤电化项目和循环经济发展。23个煤电化大项目规划总投资418.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9.3亿元;规划循环经济大项目20个,其中煤化工项目全部做到多联产。今年一季度,鸡西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9.8亿元、2.9亿元和13.7亿元,分别增长53.4%、63.1%和6.3%。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