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拉弓蓄势直指世界级靶点!
2009-06-26 16:12: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
  东北网26日讯 北方的初夏,天高云淡,凉爽怡人。特别是被誉为“夏都”的哈尔滨,这时,正是那满城空气中弥漫着的丁香花的味道,浸人心脾,让人心醉。就在这醉人的季节,记者来到了北国名城哈尔滨,相约我国医药产业的领军企业——哈药集团,对郝伟哲董事长进行专访。

  刚到郝总办公室,就见郝总的办公桌上放着当天的报纸,版面上的头题正巧刊发着《“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出炉,哈药集团连续四届名列第一》的报道。连续四年,这个医药行业龙头老大始终演绎着精彩。在2008年,当金融危机扫荡全球经济之时,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压力,哈药集团上下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创新营销战略,理顺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统领,六大基地联动”的以变应变策略,“变”出了色彩、“变”出了生机、“变”出了活力、“变”出了效益,锻造和提升了哈药集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2008年哈药集团走出了别样的发展轨迹,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向行业、向股东、向社会、向员工呈现了一份漂亮的业绩单:全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16.7%,为2004年的1.7倍;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9.8%,相当于2004年的3.5倍;创收利税22亿元,同比增长27%,为2004年的2.3倍。集团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稳定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哈药集团营销规模已连续三年名列中国制药百强之首。集团经济总量已达到黑龙江省医药产业70%以上;抗生素制剂、补钙系列产品、中药粉针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位。

  在当前医改的大形势下,哈药集团又将如何调整经营战略,采取那些应对措施呢?哈药集团在新的形势下又将给我国医药行业创造多大的惊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哈药集团。

  在郝总办公室,郝总与记者面江而坐。伴着眼前滚滚而去的松花江水,记者和郝总的对话也渐入正题。


  记者:国内医药行业权威榜单2008“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排行榜揭晓,哈药集团再度蝉联“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一位。据我所知这已是哈药集团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郝总您觉得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支撑哈药集团能够雄居中国医药行业霸主地位的?

  郝总:今年又是榜首,相比较之下压力很大。对于哈药领导层而言,这份闪亮的成绩单,不仅仅是荣誉与肯定,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与责任。哈药集团自2004年底调整决策层以来,确实实现了连续的高速发展。但你要说哈药有什么奥妙,我可以告诉你哈药最大的奥妙就是无奥妙。其实我们就是把我们企业应当做的做好、做扎实。比如在体制上,我们2005年进行了股改和增资扩股,企业由国有一股独大,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在机制方面,我们理顺了集团母公司与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和制度,明确了相互的责权利,有效地调动了管理层、经营层的积极性,尤其是打造了一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可以说这些都为我们哈药集团有效克服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和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记者: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作为生产企业,面对重大变革,将如何把握新医改脉搏,占领更大的市场?如何既能在基本药物制度中获益又能抓住高端市场稳操胜券?新医改下的药价机制如何运行?哈药集团作为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主体参与者,在新医改的机遇面前,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考验。

  郝总:“逐浪识惊涛,观海知天下”。今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异常、复杂、多变”来形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并将严重影响今年世界经济的走势。而对于国内外医药市场,我认为还将体现稳中略升的发展态势。

  从国际医药市场看,据权威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医药仍将以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继续向前发展,并将体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受金融风暴影响,成熟市场增幅趋缓;二是新兴市场迅猛扩张。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医药市场,今年的增幅仍将保持在14%~15%左右。三是仿制药市场继续演变。今年将有总值为240亿美元的专利药到期,这将促使今年仿制药销售额增幅达到5%~7%。

  从国内医药市场看:2009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面,都存在新的发展机遇和前进动能。同时,将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药品需求总量将持续上升。随着“刚性需求”的增加,国内医药市场对药品的需求空间将进一步放大。二是医保扩容推进药品市场向前发展,医药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三是《基本药物目录》对产品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进入《目录》的药品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医药市场也将会形成普药、新药(专利药品)和OTC品牌药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未来医药市场竞争取决于市场细分、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管理提升和战略取势等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

  总之,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危机当前,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在全球经济走低的情势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就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我们只有化危为机,做好“过冬”的准备,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建设创新型世界级新哈药”的战略发展目标。


  记者:面对新的形势,哈药集团下一步发展将采取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郝总:当置身于金融危机的“严冬时节”,跨国药企都是怎样“过冬”呢?据了解,主要有“三种措施”:一是裁员;二是储备资金;三是择机并购。危机当前,我们不能借鉴跨国药企裁员这种缺乏责任感的做法,但储备资金,择机并购,应是我们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集团经济运行目标为: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长15.3%;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这个年度指标,安全度过2009年“严冬”,我们需要穿好“三件冬衣”:

  第一、穿好“管理”这件冬衣,提高企业的“御寒”能力。目前,在我们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甚至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对经济危机还没有一个清醒而全面的认识,还只是站在“门外”看热闹,认为危机离我们很远。这相当危险!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尽管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失败。所以,应对危机,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做好“过冬”的准备。

  一要着重“两袋”投入。一是脑袋投入。要对全体员工讲清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强化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抵御严寒不仅需要棉衣,更需要在思想上有不畏“寒冷”的精神意志。否则,穿多厚的“冬衣”也会觉得冷。要把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企业精神,文化取势,投入到员工的脑袋里。同时,要教育员工深刻理解“做地道药品,做厚道企业”的内涵,使之成为“哈药人”的行为准则,要坚决防止将其标语化、口号化、概念化。二是口袋投入。要把钱投入到员工的口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员工。先有“小员工”,后有“大企业”。企业经营者一定要以员工利益为本,多一些尊重“民生”的行动。一个好企业家不仅要会玩技术、会玩资本,更要会懂得人心。工资是企业的原始核动力。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要使员工的收入高于GDP和CPI的涨幅,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企业可减薪,但不可减员。2009年我们提出:不减员、不减薪,而且还要在效益增长的前提下,给员工加薪,让员工的收入在哈药品牌面前不羞涩、不惭愧。感激中出信任,安心中增效益!

  二要研究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和办法。要从节约成本、提升质量、调整营销、创新产品等多方面拿出应对策略,确保企业克服困难,实现发展。我们企业家不能只会过好日子,不能只会在顺势中做大,而是要善于在逆境中站得住、图发展。当前要引领企业穿越“两道关”:第一道关是全球性经济危机。明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讲,现在已经感受到危机造成的影响,抗生素及原料药的出口已迅速回落,使我们深感“寒气袭人”。第二道关是企业高速发展后的“疲劳期”。哈药集团已经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再往上走,增长点在哪里?潜力在哪里?企业必须针对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企业内部入手,切实研究制定“调结构,促发展”的策略和办法,确保企业抢抓机遇快速发展。

  三要实现“低效工作”向“高效敬业”的提升。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业绩,推进企业加快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这样做,使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大象也不挣脱链子。小象是被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栓住。在企业管理中,要让制度成为员工工作的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管理的成本。

  第二、穿好“资金”这件冬衣,确保企业克服危机“不惧寒”。今年,我们要顺利跨越“经济严冬”,关键是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所以,今年各企业必须全面贯彻“现金为王”的策略,强化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流动,以确保资金链顺畅。我曾经说过:“应对荒年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仓库里有粮”。现在我说:金融危机之时,能够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就是——“钱”!只要我们手里有钱,就能有效防范风险并实现发展。我们在危机中也要努力做到“三个不封顶”:一是产品结构调整不封顶;二是技术改造创新不封顶;三是企业家发展激情不封顶。要努力实现“两确保、两提高”:一要确保企业摆脱经济危机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稳定提高;二要确保员工利益不受金融危机冲击,工资收入稳定提高。另外,我们企业家要继续保持创业和企业处于发展高潮时的激情和冲劲,在积极主动推进企业迎难而上的同时,要铭记巴菲特“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句名言,紧紧抓住经济危机中一些企业难以为继的机会,选择前景比较好、值得投资的企业,实施并购或重组,为集团下一步发展进行战略性的“能量储备”。

  第三、穿好“战略谋划”这件冬衣,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只有以变应变才能获得生存。现在是一个充满“变”的时代:市场在变、需求在变、竞争对手在变。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企业不仅要发现变化、适应变化,还要去寻求变化、应对变化。实际上,在充满变数的2009年,变化就能生存,变化就是发展。企业的“变”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生,要活下来;第二阶段是追求成长;第三阶段是把企业带至领导地位;第四阶段是带领整个行业发展步伐。我们哈药集团目前正处在第二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驾驭变局,以变应变,应是我们唯一不变的法则。


 

  在哈药集团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在战略上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实现抗生素产业向抗感染药物领域转变。目标是要通过建设“抗感染药物产业板块”,打造国内经济指标最好的抗感染药物产业基地。但从目前看,哈药总厂只集中在青霉素和头孢类这两大领域,而从国际医药产业发展和国内抗生素专业化份额分析,只有ß内酰胺品种还形成不了抗感染药物产业的规模化。所以,无论从集团层面还是总厂层面,都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强化“抗感染药物产业板块”的建设,以期实现抗生素基地的“产业转身”。要研发和生产培南类、抗病毒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真菌类药物等新品种和新剂型,建设新型的抗感染药物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规模化转变。我们集团目前的“生物工程产业板块”存在着规模小、品种少的先天不足,仅有α2b干扰素等常规生物药品种。这与我们集团创建多领域规模化生物产业基地的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做大做强哈药集团“生物工程产业板块”,要实现人用生物药由蛋白类向多肽类、抗体类、诊断试剂类、疫苗类规模化发展转变;“动物疫苗产业板块”也要由单一小动物疫苗向大的动物疫苗、特种疫苗及经济动物疫苗转变。通过转变和产业规模扩容,全力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生物制品及动物疫苗产业基地。

  三是实现中药产业由传统制药技术向现代制药技术转变。集团将三个中药企业整合为一个“中药产业板块”,目的就是要将现代中药与传统中药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产品群,并从中药配制入手,形成以双黄连、丹参粉针主力品种规模化。以开发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及食疗保健品等现代中药产品为目标,通过现代的分离、提取技术,对中药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和筛选,培育开发出急症、危重症方面的现代中药系列产品,力争2009年内完成由一般性规模优势中药企业,向主业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领先企业的战略转变。

  四是实现集团医药产业由国内领先向世界级药企转变。目前,哈药集团在国内医药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世界级企业相比差距还相当大,不仅分量轻、个头小,影响力也很弱。根据美国制药管理杂志评出的2007年全球制药50强排名,哈药集团可参照排在第45位左右。这虽然是国内制药企业在国际制药行业排名中最靠前的,但就我们自身的“家底”目前还无法与跨国药企相抗衡。因此,我们要通过战略调整和产业规模扩张,加快建设“在国内具有领导力,在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世界级新哈药”的战略转变,改变目前我们“对内内行,对外外行”的中国式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扭转我们“在自己家里行,在外面不行”的尴尬局面,力争在“十一五”末期进入全球制药行业主流骨干企业之中。(高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