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城市青少年,提起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杰克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6日,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的消息传出,让无数喜欢过他的歌迷感到震惊和惋惜。记者采访了几位哈尔滨的超级粉丝,在他们的回忆中,一幅当年迈克尔·杰克逊火爆哈尔滨的图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满街模仿太空步的痴迷青年中,不仅有大家熟悉的、擅长霹雳舞的孙红雷,还有执导了《我们俩》、《桃花运》等影片的哈尔滨女导演马俪文。
磁带《真棒》风靡校园
据哈尔滨的一些迈克尔·杰克逊歌迷回忆,杰克逊走红哈尔滨是在1987年,那年,他正在全球巡演,也恰逢影片《霹雳舞》在国内热映。“赶着热乎劲,当时的上海中唱公司引进发行了磁带《真棒》,记得开始时班里只有一个同学有这个磁带,被全班同学争来争去地翻录了无数遍,其中的摇滚乐单曲有《真棒》、《速度之魔》等等。迈克尔·杰克逊当时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广泛流行,他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代青年曾经有过的激情、憧憬、青春、理想,甚至是叛逆,以及许许多多属于我们这代人所独有的特征。”哈尔滨歌剧院郑伟华说。
那时,哈尔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最热衷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中央大街附近一家音像店老板仲伟强说:“流行迈克尔·杰克逊的时候,我还在上学,那时CD很少,主要是磁带,在马迭尔和原来道里第一副食品附近的两家音像店的磁带很全,我们攒够了零花钱,就去买迈克尔·杰克逊的新磁带。”
孙红雷中央大街飙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时,很多男生喜欢穿高帮的运动鞋,把长裤脚系在鞋里,戴半节有小洞的摩托车手套。而且,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们围着一台录音机,相互比拼,互相切磋舞技,其乐此不疲的劲头丝毫不亚于如今孩子们所玩的街舞。尤其是在防洪纪念塔和中央大街一带,一到周末晚上,就能聚集四五十人一起飙舞。那时,年少的孙红雷也是其中一员,他的偶像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他曾疯狂地痴迷霹雳舞,每天都早起跑到松花江边和伙伴们练习舞蹈。
哈尔滨歌剧院青年舞蹈家于洪洋出生于1968年,在1988年前后,他也疯狂地喜欢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并像许多当时爱好舞蹈的青年一样,他跳的很多舞步都是从音像制品上一点一点扒下来的。回忆起那时的疯狂程度,于洪洋说:“第一次看到迈克尔·杰克逊如此火爆的劲舞,我真的被震住了,我是学习民族舞蹈的,从没想到过世界上还有这种舞步!那时候,我在音像店里买来迈克尔·杰克逊的碟片,聚集五六个学跳舞的同学在家中偷着练,那时候VCD很少,但我家有一台,现在,家里还保留着30几张碟片呢,这些都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啊。”
马俪文也是“舞林”高手
据于洪洋介绍,那时,哈尔滨的夜总会都时兴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连舞台服饰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之前歌伴舞的演出模式逐渐被霹雳舞等取代,也涌现了一大批靠跳舞谋生的年轻人。“那时,哈尔滨的夜总会也刚刚起步,主要有帝王、和平邨、东爵等五六家,有百十来人在夜场跳舞,大家都穿着黑色吊腿裤、白衬衫,头戴黑礼帽。我们一晚上能走四五个场子,每个场子跳两支舞,也就演十几分钟,费用是七八十元。一个月下来,赚个四五千不成问题。”于洪洋说。
在夜总会走穴的日子,于洪洋认识了孙红雷,他说:“那时候,孙红雷在哈尔滨已小有名气,很多娱乐场所邀请他去跳舞。我们那批跳舞的,除了孙红雷现在成了名人外,还有马俪文,她现在已经是电影导演了。那时,马俪文领着四五个演员一起走穴,跳得也是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相当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