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尔滨薄弱校渐强 中学生择校“回流”
2009-07-04 07:06: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李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4日讯 长期以来,重点学校一直受到家长青睐,不管孩子个体情况如何,只要能进好学校,掏多少钱也心甘情愿。然而近一两年,哈尔滨市一些非重点学校连续接收了一些从重点学校转来的“回流生”。哈市第70中学校长由沙丘说,两年中,学校陆续接收了20多名“回流生”。教育界人士表示,这种择校回流现象将会越来越多。

  

  “回流生”讲心事

  (小雨,现哈市第70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转学理由:自信心受打击。)

  性格开朗的小雨学习成绩不错,又是小学班级的班长。她所在小学的对口中学是一所普通初中。为了能上重点学校,小雨的妈妈四处奔波,为她选定了目标。花了高额“择校费”,但入学后小雨的学习成绩却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进入重点校,小雨的成绩在班级一直处于中游,老师很少能抽出精力去关注像她这样成绩一般的学生。于是原本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以往的自信也在这样的压力下消沉了,学习的劲头也没了。小雨的变化,妈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在该校读到初二后,妈妈为她转了学。

  (晓东,现哈市第70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转学理由:所有时间被学习占满。)

  晓东小学毕业那年,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所每年需要交纳6000元学费的重点中学。“老师要求我们每天7点30分到校,晚1分钟就要请家长。下午放学后要上晚自习,最晚时18点30分才能回家。每周都有一到两次的考试,班主任按考试成绩排座次。我一天里十六七个小时都在学习,可老师还说我不努力,我当时心里觉得特别累,甚至不想上学了。”在高强度学习环境下,晓东在上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恳求父母转校。“我不愿意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占满,我希望劳逸结合。”

  (婷婷,现哈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转学理由:每天路上浪费3个多小时。)

  婷婷被父母送到了哈市一所重点中学。因为择校的路途离家太远,婷婷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得起床,路上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校,经常到19点才能回到家。一年下来,婷婷的成绩没有多大提高,身体却垮了。于是,妈妈将婷婷转到了离家较近学校

  学习普遍提高

  小雨转到第70中学后,老师们都认为她很有潜力。重新获得老师关注和鼓励的小雨,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转校后的期末考试中,小雨的成绩排在班级第5名,与转校前相比,她每科成绩都有提高。“转校之后我从心里感觉踏实了,也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小雨这样讲述着自己转学后的感受。

  “自从转学回来后,学校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老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我们现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丰富,我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科技活动小组,我们几个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小发明,大家还亲自动手制作科技作品,我们科技作品还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虽然我现在在学校里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觉得比以前学得更轻松了。”晓东对现在快乐的学习生活非常满意。

  小雨的母亲对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特别满意。“现在孩子感觉压力小了,学习轻松起来,学习效率也比以前大大提高。”晓东的父亲感慨地说,孩子轻松了,当家长也没那么累了。

  适合的才是对的

  专家认为,择校“回流”是一种好现象,这除了与普通中学近年快速发展有关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黑龙江大学教育专家袁敏副教授表示,让孩子进重点校,追求的只是好成绩,表面上看来是为孩子负责,但这只是一时之力,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现在一些在重点校的学生转校,说明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家长安排,而是有了主体意识,这是非常可喜的。家长最终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是一种进步,这样更有利孩子成长。

  袁敏副教授认为,择校问题应该通过多方面来解决,首先是政府要有切实的举措保证教育公平;其次是无论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从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最后是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适合孩子的,才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