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伊春市乌伊岭林业局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十大重点火险区之一。今年初,这个局通过变革巡护方式、宣传形式和管理办法,一改历史上经常求助相邻地区扑火队帮助灭火的局面。
乌伊岭林业局施业区与逊克、嘉荫两县行政区重叠,林农交错面积达21万多公顷,有2县3个乡、22个村屯的1.4万农业人口居住于此。由于林农交错地带多草塘,且春秋两季防火期也是农民从事种、养和入山采集的集中期,因此,这一带成了火灾的频发区,严重时,一个月内竟发生火情火警46起。而每次着火,都需要相邻地区派出扑火队帮助灭火,甚至求援到佳木斯、牡丹江以及吉林省。
2008年,乌伊岭林业局提出“宁可在防上花一万,不可在打上花一分;宁要防的技术员,不要打的工程师”。本着这一原则,今年初,乌伊岭开始对以往的巡护方式、宣传形式、管理办法进行改革。
在巡护方式上,一改以往防火队员集中待命、着火才打的做法,成立了48支巡护小分队,每个小分队均配备车、灭火机具和对讲机,每天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护,使灭火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扑救,变被动为主动。
在宣传形式上,一改以往只重形式不问效果的做法,将防火宣传工作做到每户每人。该局除张贴防火宣传布告、悬挂防火宣传条幅、设置防火宣传牌、分发《森林防火条例》外,还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醒广大群众时时注意防火,并要求施业区内所有职工群众和农民在签名簿上签字,保证在野外不弄火。这些改革使防火宣传入户到人,取得实效。
在管理办法上,一改以往对巡护人员、林场(所)干部和管护农民的管理办法,实施新办法。用卫星定位仪确定巡护人员的方位,用固定电话检查林场(所)干部是否坚守防火值班岗位,用每天签到的方式保证管护农民的出勤率。同时,该局还成立了4个巡视组和1个督查组,不定时地对巡护人员、林场(所)干部和管护农民进行实地检查,使承担防火工作的每个人均被纳入到有效监督范围内,防火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项变革,有了成效。今春,沾河越界大火烧入伊春、毗邻的嘉荫县发生火灾时,乌伊岭却无烟无火,而且还派出500多人的扑火队,帮助周边区、县灭火。乌伊岭的职工群众自豪地说:“过去,我们灭火需要救援;现在,我们能支援别人灭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