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5日讯 近日,记者以普通家长的身份至电道里区尚志幼儿园,询问新生报名什么时候开始。接电话的幼儿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尚志幼儿园不对外招生。原来尚志幼儿园的新生的名额,都已经被提前“预约”了。据悉,尚志幼儿园今年招收新生180人。
记者了解到,每年公办幼儿园招生报名的时间,大都与小学同步,一般是7月中下旬,但是其实早在五六月份,提前“预约”和“内部报名”就已经开始,找到一位“接洽”的人,能帮着搞到个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公园示范园的入学名额,对于很多三岁孩子家长来说是近一“时期”的头等大事。哈尔滨市一家公办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每年的招生名额中,都要拿出一部分用来“内部报名”,这几乎是所有公办园的惯例,尤其是公办示范园。这位园长说,要不是考虑到影响,目前哈尔滨市的公办示范园都可以不用对外招生,“条子生”就足够了。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很多公办园的办园条件与大型的民办幼儿园都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大班额”问题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又无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三月份,市物价局对公办幼儿园收费进行重新调整,公办示范园的收费大幅上涨,也直逼私立园。可是家长们根本无视这些“劣势”,对于公办幼儿园的热情却丝毫未受到影响。公办园为何如此抢手?哈尔滨市幼儿园“公”“私”到底如何平衡管理?孩子们到底应该上“公办”还是上“私立”?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园几十年来“零”增长
历史的沉淀、丰富的经验、高素质的师资、特色鲜明的教学和积极、大气的育儿理念,是哈尔滨市的公办幼儿园多年来在幼教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因其办园正规、师资强大、有上级主管部门监控,一直被家长们看好。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公家的,放心。
但是不得不承认,要让孩子迈进公办园的大门,却着实让家长费心费力。据了解,哈尔滨市的公办园入园报名与小学入学报名基本同步,每年的7月末,幼儿园会在门外张贴新生报名公告,一般报名时间都为三天。但是最多只需一上午,所有名额就会全部招满,家长连夜排队已经成了公办园入园报名的“保留节目”。
几乎现在所有的公办园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超额”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幼儿园的班额应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是目前哈尔滨的很多公办园里小班35人,中班达到40人,幼儿活动空间明显不足,寝室里床挨床,还要有部分幼儿使用活动床铺,午睡在教室里进行。据了解,哈尔滨市八区内由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目前有16所,这些幼儿园大都兴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的“零增长”足见公办园投入的问题。社会上曾经一度有过“将幼儿教育推向社会,市场化运作,完全走民办道路。”的呼声,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众多幼教专家都指出:幼儿教育虽然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但仍属于公益事业,私立幼儿园是对公办幼儿园的一个补充,但却不能取代公办幼儿园。
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市场却不会按照其发展规律发展。政府对公办园投入不足,使公办园难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今年春节前,哈尔滨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上海、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地专门针对幼儿教育进行了考察,从政府投入上看都远远高于本市。据介绍,2008年政府对哈尔滨市幼儿教育投入为100万元,这已经是近几年的最高投入,而常州市钟楼区一年的幼教投入就是1000万元。
企办园“断奶”退市:民办园扛起幼教大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幼儿教育的支柱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企办幼儿园。“那时企办园的规模很大,三五千平方米的专用大楼,不但可以解决本企业员工的孩子入园,甚至连职工亲属、附近居民的适龄幼儿都可以一并解决。因为当时国有企业对所属的幼儿园投入很大,已经能够满足需求,所以一直以来政府财政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不占主导。”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副处长韩秀辉介绍,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国企改革,企业所属的幼儿园都从国企中逐渐剥离出来。企业不管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也没能及时跟进,剥离出来的幼儿园成了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投入的“弃婴”。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年哈尔滨市共有各种规模的企办园400余所,到2000年只剩下100余所,到2008年底,当年从国企中剥离出来的“断奶”幼儿园,在市场经济的搏杀中,仅存二三十所。
在企办园纷纷倒闭之时,哈尔滨民办(私立)幼儿园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哈尔滨出现孩子入园难的情况,当时民办幼儿园的审批也不是很严格,哈尔滨市很多居民楼里的幼儿园就是在那个时候办起来的,条件虽然简陋,但在当时的确有效地缓解了幼儿教育的矛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如今,私立幼儿园已经接过了过去企办园的大旗,成为哈尔滨幼儿教育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市教育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哈尔滨市八区内有三岁到六岁的幼儿62300多名,入园率达到90%以上。而目前哈尔滨市八区内共有各类幼儿园近900所,其中民办(私立)幼儿园780余所,也就是说,60%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重任由民办幼儿园承担。
民办幼儿园硬件不足:一年减少百余所
据市教育局统计,2008年哈尔滨市民办幼儿园比前一年减少了150所,这些关停的民办幼儿园大都是总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不符合卫生部门相关要求的“小园”。
2006年,卫生管理部门对幼儿园食堂提出新标准:面积不得小于30平方米,不少于3个工作间。标准出台后,哈尔滨市经营面积不足百平米的“小园”相继关停。据介绍,当时哈尔滨的私立幼儿园中符合这一卫生标准的只占20%,八成私立幼儿园都需要及时改建、改造。如果这八成私立幼儿园都关停,哈尔滨将有3万多孩子将无园可入。
自这一标准出台后,哈尔滨市的私立幼儿园就处在“夹缝”中。如果严格执行新标准,那么大部分幼儿园要关门,一半以上的适龄幼儿无园可上。所以两年多来,有关部门一直在多方协调,寻求一个解决之道,但是效果甚微。目前,哈尔滨市在新园审批时,已经开始严格把关,经营面积都不得小于300平方米,但是原有老园的改造和改建进展却不容乐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是哈尔滨市私立幼儿园开始大步发展之时。但是那时很多的私立幼儿园是建在居民楼里的,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幼儿园条件简陋,但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学前教育的功能。这样的幼儿园凭着改造来满足现在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又没有另辟新址的能力。当前哈尔滨的幼儿教育状况让幼教专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私立幼儿园的从业人员都非常担心,出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关部门也是多方协调,采取着陆续关停措施,以保证适龄幼儿有园可上。
民办公助幼儿园:希望能成“应急”之道
据市教育局主管部门透露,到今年年底,哈尔滨市将实现幼儿园办园标准“全面达标”,对于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在今年一年要整改完毕,或扩建、或迁移、或关停。为了防止出现幼儿园不能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的矛盾,教育部门曾考虑过举办“民办公助幼儿园”的方案。据了解,“民办公助幼儿园”在其他城市早有尝试,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这个效仿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形式,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政府财政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满足市民对于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目前办园条件优越的民办幼儿园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硬环境与师资软环境不成正比。“公办园、事业单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是不可逆转的。”尽管一些优质民办幼儿园会拿出可观的薪酬来吸引优质师资,但是就目前社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看,他们无法与“事业单位”形成竞争,所以应该可以肯定的是,最优秀的幼师、每年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都集中在公办幼儿园里。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民办公助”的基础。虽然“民办公助幼儿园”还只是一个设想和建议,但从这个解决之道中,可以看到哈尔滨学前教育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