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民警年处理百枚炮弹 每3天与死神擦肩而过1次
2009-07-06 09:14:22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王建春 武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6日讯 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而排爆则是警察职业中最危险的一个警种。在别人纷纷撤离的地方,有排爆民警的身影;在别人走向安全的时候,排爆民警却要向死神靠近。

  铁锋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崔福林,每年都要妥善处理100枚废弃炮弹。由于没有适当的爆破装置,全由警察冒着生命危险“捧”回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前不久,扎龙乡边屯村一位农民帮助邻居清理菜窖,挖到一枚完整的炮弹。炮弹约60厘米长,一头细、一头粗,最粗的地方约有小碗口大,已锈迹斑斑。接到报警,崔福林及时赶到现场。在村民的菜窖内继续挖掘至地下三四十厘米处时,又有一枚锈蚀的炮弹出现。两枚炮弹为日军侵华战争期间遗弃的。炮弹内部还有火药,顶端有引信,如稍有不慎或用力敲打引信,很有可能引发爆炸。为避免发生危险,崔福林把这两枚炮弹安全转移到了专门的仓库保管。

  4月20日,东湖派出所辖区一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挖地基连续挖出7枚炮弹。从挖掘出来的炮弹看,大小形状不一,长度在20厘米到40厘米不等,直径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有的炮弹引帽早已被摘掉,有的炮弹尾部带刺,有的炮弹一晃动里面有液体声音,事后被确认侵华日军遗弃的炮弹。接报后民警崔福林及时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崔福林与其他民警对现场进行封锁和保护,疏散围观群众。随后,崔福林和另一民警,徒手捧着炮弹,将其转移至安全场所存放。

  5月26日9时,在光荣小区施工工地上,挖到两枚炮弹。闻讯后,崔福林和另外两位民警,不顾危险跳进坑里,徒手用工地的吊车将两枚炮弹吊了出来。

  5月27日,扎龙乡边屯村的一块荒地里,村民们持锹、扶犁,除荒草平地,突然挖出一个大“家伙”:一枚约有半米长、暖壶般粗的炮弹。

  崔福林和同伴赶到现场,在贴近炮弹周围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抠掉炸弹边的泥土。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双手磨出了血泡,17个“圆家伙”终于慢慢脱离了土层,露出了“面目”。经过有关部门鉴定,17枚炮弹均系日军侵华时期遗留的炮弹,若受外力打压将随时引起爆炸。下午,崔福林又和战友们一起,将17枚炮弹小心翼翼地提起,然后怀抱着炮弹,坐车转移到有关部门保管。

  “炮弹能爆炸吗?”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崔福林着实捏了一把汗。“只要不碰撞,就不会爆炸。”崔福林笑着说,“这17枚炮弹不会响,你可以放心。”尽管有了专家的保证,但一想到有17枚炮弹与几位民警同在警车里,崔福林自己总感觉后背发凉。

  因为条件有限,一直使用轿车运送炮弹。为防止炮弹撞击,每次他都像抱孩子一样,将炮弹紧紧抱在怀里,再累也不敢撒手。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运送炮弹所用的“土办法”:用胶鞋套住炮弹的引信;用饮料瓶护住炮弹已外露的引信撞针;用草袋和沙子给炮弹“穿”上“防震服”。几年来,崔福林和战友们处理了近千枚炮弹,平均每3天要排除1枚炮弹,但没有一起因处置不当而引发事故。

  多年来,崔福林百余次只身涉险和死神打交道,先后排除千余枚炮弹。一个星期天,他撂下爱人,去现场排除炮弹,回家后,见妻子还在为他的安全祈祷,当时他禁不住热泪长流:“再危险的工作也总要有人去干!”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崔福林泰然处之:“既然咱们没‘光荣’,还得接着干!”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