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原油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庆炼化公司实施“136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半年,大庆炼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油289.9万吨,生产汽油85.1万吨、柴油103.82万吨、油田化学品5.3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0.76亿元,炼油业务效益、化工业务效益和综合效益均排在中石油股份公司化工板块第三位。
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李正光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在产品滞销、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取得可喜成绩,得益于他们制定实施的“136工程”。
年初,大庆炼化公司制定并下发了《“136工程”实施方案》,即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夯实“三基”工作;打好装置长周期运行、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研发、节约项目投资及三控一规范六个攻坚战。“136工程”将制约和影响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主攻目标,明确了否决指标、奋斗目标、控制指标以及考核方式和考核办法。各单位围绕“136工程”,按职责分工将工作任务逐一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目标,一一分解到各部门,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在科技研发攻坚战中,聚丙烯厂通过对装置聚合配方和操作参数的优化、调整,成功生产PA14D管材料,产品质量指标及后加工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已累计生产PA14D管材料2.94万吨。这一管材料的成功研发,使公司成为集团公司下属炼化企业中唯一可以大规模生产PPR专用料的企业,PPR管材专用料也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他们根据汽柴油市场价格波动及公司汽柴油库存情况,及时对两套催化装置汽油切割温度进行调整,增产高标号汽油。1~6月份多销聚丙烯酰胺0.4万吨,由于产量高,物耗等指标控制较好,原料价格及加工费低于预算,较计划增加利润0.48亿元。公司多次组织召开TMP生产分析会,对进料量、操作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产品分布改善,干气和生焦收率明显降低。润滑油厂异构脱蜡装置开工后,使国产催化剂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比使用进口催化剂初期收率提高约11个百分点。国产催化剂的成功应用,不但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使中石油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工业化异构脱蜡催化剂技术,同时也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装置长周期攻坚战中,炼油二厂在工艺上采取“盯防战术”,生产办盯车间,车间盯班组,班组盯员工,以防止出现因操作失误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装置波动和非计划停工;设备上采取“人防战术”,推行全员设备管理,提高巡检质量,建立奖励机制,减少设备安全隐患;安全上采取“严防战术”,通过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节点扫盲、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使干部员工从安全知识到安全责任心再到安全生产能力都得到新的提高。
在全力实施“136工程”的同时,这个公司还通过加强生产受控管理、合理优化装置加工方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使原油加工量、炼油化工产品产量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