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以销售理财产品为由 一储蓄所主任诈骗亲属200余万
2009-07-18 09:26: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滨 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8日讯 今年31岁孙某,原是某银行哈尔滨某储蓄所主任。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孙某在任职期间,借银行销售“稳得利”理财产品之机,以购买该理财产品有高额利息且不扣税等为诱饵,诱骗亲属、熟人购买,先后骗取人民币230万元,受害者数涉及15人。近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孙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0万元。

  举报——储蓄所主任挪用公款

  2008年9月13日,哈市道里区人民检察院接到辖区内某银行报案,称该支行储蓄所主任孙某涉嫌挪用公款。经侦查,道里区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9月14日在长春市绿园区孙某女友家中将其抓获。道里区人民检察院初审,孙某供认其借银行销售“稳得利”理财产品之机,向客户许以高额回报,用户交钱后,孙某将客户的现金取走用于个人消费。因该案不归检察机关管辖,道里区人民检察院遂将该案移送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处理。经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审讯,孙某对诈骗李某等15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孙某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银行工作,凭借较强的工作能力很快晋升为哈市一家储蓄所的副主任。当时银行正在销售各种理财产品,并给每名员工制定了销售任务。事业心极强的孙某为了业绩,开始动用各种关系竭力推销理财产品。看到每天都有很多现金经自己的手进账,孙某想,如果能把其中一部分钱揣入自己腰包就好了。于是,孙某开始了“中饱私囊”的诈骗经历。

  诱饵“年利率7%一年还本息”

  2007年7月,孙某向同学李某介绍说,他们银行有一种理财产品叫“稳得利”,利息7%,而且还不扣税,问她买不买。李某当即答应购买。而当时“稳得利”产品的实际利息是3%到4%之间,不超过5%。几天后李某带着7万元来到孙某所在储蓄所,让孙某为其购买“稳得利”产品。孙某告诉她:“稳得利”产品一份是10万元,7万元不够一份,要想买7万元得背着其他柜员,等晚上下班了,自己方便偷着办。李某信以为真,把存有7万元的银行存折和密码及一个身份证全都交给了老同学。

  李某离开银行后,孙某立即把存折里的7万元取了出来,然后自己制作了一份假的“稳得利”理财产品交易申请书(协议书),又用李某留下的身份证开了一个空的储蓄卡。过了一个星期,孙某把假的申请书(协议书)及空卡送到李某单位,告诉她已经办理完了,一年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全部存到这张空卡里。

  2007年8月,李某家还有一部分闲钱,决定再买点理财产品,于是再次找到孙某,让其再帮着买10万元的“稳得利”产品。看见主动有人送钱上门,孙某热情接待,又用同样的手段将10万元现金据为己有。直到孙某被捕后,李某才知道自己的血汗钱根本没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全被老同学挥霍了。

  杀熟亲人同学都不放过

  据孙某的前妻徐某介绍,2007年4月中旬,孙某下班回家后愁眉不展,妻子询问后得知,孙某所在的银行有理财产品的发售任务,这个月可能完不成任务了。妻子听说后,立即表示问问自家亲属有谁可以购买。第二天,徐某的妈妈为了帮女婿完成任务,决定拿出自家多年积攒的12万元钱购买理财产品。孙某知道后非常高兴,立即到岳母家,拿走12万元现金。几天后,孙某给其送去一张银行卡和一张购买理财产品的单子,老人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就把单据收了起来,等待一年后稳收本息。

  2008年1月15日,徐某和孙某因感情不和,办理了离婚手续。虽然两人不再是夫妻,但徐某仍然把前夫当作亲人一样信任。2008年7月20号,手中有些余钱的徐某想投资,便想到了在银行工作的前夫,于是打电话给孙某咨询。看到有人主动要送钱上门,孙某立刻骗其说,目前还有一年期的“稳得利”,利息高达9%,非常划算。听到有如此高的利息,徐某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一次性买40万元的。于是,她按照孙某的吩咐,往信用卡里存了40万元,又将信用卡连同密码给了前夫。孙某用同样的手段,把自己伪造的假协议书和单据交给徐某,蒙骗过关。可让徐某万万没想到的是,这40万连同母亲的20万元最后都打了水漂。

  手段假协议盖上真公章

  为了诈骗钱财,孙某可是煞费苦心,精心设计了一套完美的诈骗方案。

  案发后,孙某交代,为了骗取客户的信任,每次他都把客户骗到自己所在的储蓄所内“交易”。他按照银行正规的申请购买理财产品的协议书,事先制作了几本用电脑合成的假协议书,一式三份。一份给客户,一份自己留下,记录该笔“业务”何时到期,方便计算到期时的利息,必要时可用下笔业务骗来的钱补上,谎称是银行还本付息。

  孙某说,虽然协议书是假的,但上面盖的银行业务公章都是真的,有的是临时盖的,有的是事先盖好的。但问及为什么可以轻松盖上银行的公章,孙某坦言,公章开始由我保管,随时用随时盖,特别方便。后来储蓄所内有了营业经理,公章全由他保管,我要用时就以工作需要为由去他那盖,业务经理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并不知道我盖公章的真正用途。2008年2月,孙某为了“使用”方便,一次盖了一本假协议书。

  赃款讨好女友吃喝玩乐

  法庭上,孙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追缴其诈骗所得赃款时,孙某说,除了购买5万元的基金和借给朋友2万元外,大部分骗来的钱都花在女友身上了。每次骗完钱,他都领着女友出去吃喝玩乐,大肆挥霍。

  据警方调查,被告人孙某共骗取人民币230.8万元,除将其中2.9万元用于支付被害人利息外,余款都被其据为己有。案发后,公安机关共追缴轿车、滑雪用具等物品折合人民币25万余元及现金12万元。经核算,给银行造成预期本金损失193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孙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稳得利’理财产品有高额利息回报,伪造理财产品交易协议书,编造谎言骗取银行卡、存折及密码”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定被告人孙某犯诈骗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