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讯 进入夏季以来,哈尔滨市各大医院的急诊医生,几乎每天都要遇到因心脏疾病突发入院救治甚至死亡的患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男性。
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每年约有2000-3000人被心脏猝死夺命,而死者大多为40-55岁的中青年男性。医生再一次发出警示:闷热的天气、情绪不稳时,如果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特别是眼前发黑,很有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心脏病患者年轻了10岁
据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李学奇教授介绍,在猝死者中,80%是心脏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炎等,都可引发心脏性猝死,其中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心病引起的。
据一项临床调查显示,近几年,哈尔滨市心脏病患者至少“年轻”了10岁。以哈医大四院心内科近一年来接诊的患者为例,30-45岁的冠心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大,最高时已占到住院总人数的40%以上。
高温天气增加猝死风险
猝死为何偏偏“青睐”中年人?李学奇教授分析说,中年男性一般都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的状态,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加上平日里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膳食结构,大量饮酒吸烟、睡眠时间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在连续工作、应酬之后易发生心脏猝死。
此外,由于眼下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炎热会使人体皮肤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内脏的供血量减少,增加了心脏猝死的风险。高温时人体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体液,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大心血管疾病突发风险。
合理预防远离致命8分钟
据了解,现在绝大部分的心脏猝死发生于医院外,一半以上都是发生在夜间的睡眠过程。若不进行抢救,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还的可能性即下降7%~10%。如果在猝死发生后3~5分钟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可提高到49%~75%;若超过8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李学奇教授说,猝死抢救的成功率极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防不胜防”。已经患有心脏病,但没发生过猝死或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的患者,要有预防和治疗意识。同时建议突发胸痛的患者最好通过120紧急呼救,这样能使在120急救车上发生猝死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