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铁人”指挥——记黑龙江援建指挥部刘国会
2009-07-30 10:47:44 来源:新华网  作者:郭勇 熊芙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29日电 (郭勇 熊芙蓉) 有人说他就是大庆“铁人”的化身,有人说他具有亲民的柔肠。

  一身迷彩衣装,胸前戴着印有“龙”字的黑龙江援建标牌,整齐的头发中已有些许花白,剑阁县对口办副主任王龙说刘指挥这白发是今年“5.12”周年祭前他们看着长出来的,去年刚来到剑阁时,头发是黑幽幽的。

  握手之间,访谈之中,记者感觉出这位大庆汉子的刚毅稳健与厚重爱心。

  “我们应该是剑阁最后一个搬出板房的人”

  7月15日,大雨滂沱。走进剑阁下寺黑龙江援建指挥部,半尺深的雨水在这个板房院内流淌。一些援建干部在处理板房寝室的漏水状况,有人说他们昨夜整夜未眠,因为雨滴打在板房上,声音很响,睡不着。

  刘国会的板房有两间,外面是办公室兼会议室,里间是卧室。我们在外面的会议室谈话时,偶尔能听见里间“丁冬”的水滴声响,寻声而至,电视机旁的水盆里微波荡漾,地板上铺一条毛巾吸纳水盆里溅出的水珠。

  “刘指挥,你们指挥部同志完全可以住进楼房去啊,剑阁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啊?”见到指挥部这番光景,记者忍不住地劝说指挥。

  “不行,只要剑阁还有一个人住板房,我们就得住下去,我们应该是剑阁最后一个搬出板房的人,龙江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话语铿锵,不容商量,刘国会向记者细数着剑阁还住在板房的一些单位和受灾群众。据剑阁和指挥部干部们说,剑阁县委县政府已经多次请求他们搬出板房,他就是不同意,他已经多次向剑阁县委县政府这样表态。剑阁县委县政府拿刘指挥没有办法,只得买材料准备将板房上面再搭建一层,形成复式屋顶。同时使用活性碳等物资,达到防雨、防潮、防热、防毒效果,哪知还没来及做,大雨便下起来了。

  黑龙江气候干燥,指挥部干部对四川的这种环境很不适应,对于剑阁县的建议有些动心。刘国会却说:“我们难得有这样机会再过集体生活,吃点苦头,有什么不好?这对我们是一次历练,对大家的成长有好处,我们是来援建的,不是来享受的!”刘指挥话说得很重,但大家一点不怨恨他,因为他总是在他们生日或者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提前做好安排,每当有工作需要回黑龙江办理的时候,他总是合理安排一位该回家的同志回去办理。剑胆琴心啊!


   “我恨不得将百姓的房子用双手扶起来”

  2008年6月25日,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12位工作人员抵达剑阁,刘国会临危受命任总指挥,他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一天傍晚,他与县里干部一起到渡口社区查看灾情,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帐篷里,目光呆滞而凄迷,另一位受灾群众拉着他的手哭诉。

  “当时我内心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就是焦急!我恨不得一下子将倒塌的房子给扶起来!”,回忆这一幕时泪水仍在他的眼眶里转。

  历史真是无独有偶。当刘指挥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想起当年苏联卡我们的脖子,欺负我们没有石油,大庆“铁人”王进喜喊出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两位大庆“铁人”在祖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困难面前,喊出的话语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帮助困难群众修房子成为刘国会的头等大事。他从5000里外的黑龙江请来地震专家帮助鉴定房屋受损等级,一些受灾群众陆续告别帐篷;请来建筑专家帮助盖新房,一片片农民新居拔地而起。冬天要到了,刘国会安排资金为困难群众大量购置棉衣被、电热毯、烤火炉,连烤火用的煤炭也考虑到了。平时下乡每到一处,总是进农民家里,问寒问暖。遇到家里有困难的总是掏自己的腰包给予资助。沙溪中学高三学生鲜珊珊忘不了刘指挥,她家庭困难,两次得到刘指挥资助。城北镇民主村的刘大娘更忘不了刘指挥,当刘大娘新屋盖好搬家的时候,收到了刘指挥的特别礼物,从东北老家特意托人捎来的两条羊毛褥子,为刘大娘老两口冬天御寒。侠骨柔肠啊!

  如果说朴实的情感表达,源于他东北黑土地一样朴实的心灵,那么面对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具体援建工作,刘国会更展示出一位省级发展改革委领导的素养与功力。

  刚到剑阁,刘国会部署的都是救急、救民、救险任务,剑阁4万多灾后房屋重建户均享受3000余元的补助款,学校、医院恢复重建大量投入援建资金。随着民生工程的全面铺开,刘国会开始实施龙江援建剑阁的“造血”工程。

  比如正在建设的龙江大道。在刘国会看来,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通过“三路两桥一堤”将以前相对独立的5个区域连为一体,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去争取成都至西安快铁沿线剑阁站,并多次与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游说,他做到做成了。剑门关工业园区的打造,除了常规的“三通一平”外,如何适应不同企业的差异化诉求,刘国会的指导思想是,为确定前来投资的企业根据其需求“度身定做”标准化厂房。

  剑门关风景旅游区寄托着剑阁的“复兴”之梦,刘国会安排1·5亿巨资用在“刀刃”上,成全着剑阁人的旅游兴县。

  如果说运筹帷幄源自他的素养与功力,那么亲历亲为则源自他从小受到铁人精神的熏陶。

  指挥部的同志常说,刘指挥是铁打的,他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昼夜不停,高速运转。指挥部3位司机更看得清楚,刘指挥经常是一身汗水、一身尘土、一脚泥巴。剑阁的农家、田地和每一处援建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剑昭公路、108国道过境翠云廊处的改线,10多公里,刘国会全程徒步走了3遍。

  “交支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全方位援建”,是黑龙江援建剑阁采取的模式,刘国会的“一支笔”签得非常谨慎,他总是要从最末一篇翻到前面,尽管前面已被多人按程序签过了。

  他对指挥部干部制定的“四不准”,简直就是大庆“三老四严”作风的翻版,指挥部干部说。

  他与剑阁县共同创造的“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经验,不仅在援建省市里树起了标杆,得到四川省委书记的肯定,还直接为放大援建资金在剑阁的效果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援建思路和援建模式符合灾区实际,刘国会所带领的龙江人经受住了考验,把援建办快、办好、办实了,抢出了时间、成本、效应。如今,剑南路交工并投入使用,学生进入崭新的教室、病人住进重建的医院,剑门关隧道顺利通车, 110多个援建项目开工,交工35个。


 

  “如果我还有点作为还得感谢我的母亲”

  谈到他74岁的母亲,这位快到50岁的铁人多次哽咽,几次拿下眼镜拭泪。

  刘国会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自去年被诊断出肺脑病后,曾四次住院。而前三次住院,都分别在节假日,刘国会都能恪尽孝道在医院昼夜陪护,唯独这最后一次住院是在今年的4月底。刘国会在剑阁得知消息,拜托姐姐和弟弟照顾母亲。他隐隐地担心,默默地祈祷母亲千万别在5.12周年前后出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地震周年祭奠的日子,对于全国人民特别是对于灾区人民意味着什么?这个日子前后,作为援建方,要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报告援建的进度和援建成果,要向在地震中死去的同胞有个交代,要向灾区人民有个阶段性汇报,也就是说这段日子,是工作最为紧张的时刻,作为总指挥,他不但不能离开,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注意力分散。

  可是老天好像专门要考验这位“铁人”的意志,他担心的事情果然在最为紧张的时刻发生了。他的母亲于今年5月8日上午10时在大庆去世,当这个噩耗从东北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剑阁工业园区河堤项目竣工典礼现场,他硬是将这一噩耗瞒得严严实实。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得像军人一样指挥若定。他明白,这个时候,一旦有人知道这一消息,他的阵脚将会被打乱,记者会对他刨根问底,同事会撵他回家。他悄悄离开大家,找一个僻静之处哭了,眼泪如注涌出。然后继续在竣工典礼、在开工仪式上讲话,只是声音一下子吵哑了。

  他的日程从5月1日起一直排到了5月12日,每天按小时排得满满的, 8日:上午工业园区河堤项目竣工典礼讲话,下午剑门关镇等11个乡镇供水站项目竣工典礼讲话;9日:普安城关粮食收储站项目开工仪式讲话;10日:去北川老县城参加四川省委举办的祭奠活动;11日:上午毛坝小学校舍竣工典礼讲话,下午武连镇卫生院竣工典礼讲话; 12日:去映秀镇参加党中央举办的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等等。而从5月8日起的日程是硬性安排,没有任何弹性。

  当大爱遭遇亲情,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选择,他硬是将母亲去世的消息瞒到5月13日晚。但频繁地接打电话,眉头紧锁,比以往“有了火气”,这些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办公室侯主任的眼睛,他估计刘指挥母亲肯定有事,可一问,刘指挥否认,侯主任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按最坏的可能给刘国会挤时间,想方设法将一个个重要工作往14日以前挪挤,他想如果母亲真的去世了,14日可以赶回大庆为母亲烧“头七”,如果母亲没有去世,也可催他回去看望病危的母亲。

  可是一直到5月13日,重要工作还接连不断。黑龙江审计组同志完成对援建审计后,原计划14日进行通报,与刘指挥交换意见。侯主任再也忍不住了,向审计组央求到:就算我求你们,今天就交换意见吧!13日晚,刘国会交换完意见才抽身到成都,14日一早飞回哈尔滨,下午赶到大庆母亲坟前,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化成硬邦邦一尊墓冢。三个响头,千般内疚,万般无奈,化成如雨泪珠无声地洒落下来。姐姐告诉他,母亲一年来总念叨他,总想听《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歌,每次听都落泪,临终前更盼望见上儿子一面,但她嘴里却一直说:“不要打电话给国会了,他太忙,别折腾他了。”

  “我现在经常会梦到母亲”,刘指挥说。他老感觉母亲没有离开,耳边时常响起母亲的嘱托:“别伸手,别有贪念,咋老刘家世代清白,你可千万别给刘家人丢脸啊!”因此,刘指挥在指挥部逢会必讲廉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援建工程建起来,援建干部倒下去!”

  有大庆精神的支撑,有铁人精神的熏陶,有这样一位明事理的好母亲,我们就不难理解刘国会为什么能敢冒生命危险,7月16日特大洪水袭来时,带领援建干部第一时间投身抗洪抢险;为什么能不怕得罪人,做出两地卖标书、到成都开标等不寻常的决定,使一些想暗地操作谋利的人气恼、郁闷;为什么能做到两袖清风,决然拒绝数家企业老板想从他手里拿工程给他的巨额贿赂;为什么能坚持原则,清退、重罚或通报批评违规的施工企业和单位,敢砸他们的饭碗、摘他们的牌子;为什么能认真负责、制定多项制度、办法,规矩援建项目、约束援建人员;又为什么将指平时到成都出差只吃面条,在剑阁理发专找只收5元钱的小店。

  告别刘指挥,雨还在下,一大堆工作等着他去做,今夜他将又是一个无眠之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